保險辭典/投資型保單 債券信用評等較低 風險高 

▲▼鈔票,100元,投資,小資。(圖/記者張一中攝)

▲民眾購買投資型保單前,務必多了解其中的相關手續、解約費用及評估可承受的虧損風險,避免爭議。(圖/記者張一中攝)

記者李蕙璇/台北報導

ETtoday保險雲從3月9日起,邀請資深保險從業人員告訴我們投資型保單中有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祕密,還有跟誰買所花的成本高?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保險觀念,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今天繼續聊「目標到期債基金」的投資型保單,民眾以為買到保守的債券,實際上屬信用評等較低的,仍然得承擔不小的風險。

近日,投資型保單連結「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及所謂的「類全委保單」曝光率,直線上升。

到底這兩種投資型保單,有什麼保險公司沒有說的秘密呢?可參考連載的第一篇《保險辭典/投資型保單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成本高》

從事保險業務已30多年的資深業務員,跟我們談談投資型保單中,你我可能不知道的眉眉角角。

什麼是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目前市面上銷售「目標到期債基金」的投資型保單,雖然美其名是以持有債券到期的基金,似乎沒有太大的風險。

但為了提供較高的債券利差,主要都是投資信用評等「BBB-」的公司債券、金融債券。

而不是投資信用評等更好的債券。

例如:信用評等「AA-」甚至「AAA」的公債。

民眾以為買到保守的債券,實際上仍然承擔了不小的風險。

另外,通常保險銷售人員會用一個吸引人的預訂報酬率來吸引民眾購買。

例如:「年化報酬率4.28%」這樣的數字。

實際上,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募集期滿後到基金經理人實際購入債券配置完成前,並無法確定該基金購入的債券,實際上的債息是多少。

也就是說,銷售時,銷售人員給的任何一個報酬率數字,都是臆測,一切都要等募集期滿一至兩個月後才能得知基金債息到底是多少。

而到時候,若發現債息不如保險銷售人員宣稱時,民眾欲將資金抽出,卻得付出高額的解約金及手續費,因而導致金融消費爭議,是否可以怪罪金融監理機關放任保險業者宣稱報酬率呢?

目前市面上這類商品,多為外幣計價,所以匯率風險也是需要考慮的。

若為了賺取利差,而賠了匯差,也是得不償失。(3-2,待續,未完。)

(資料來源:資深壽險從業人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