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拿自己的與兒子比  醫師:小孩割包皮是揠苗助長

▲許多家長帶著小男孩求診割包皮,希望即早出人頭地。(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成大醫院今天(13日)指出,寒暑假時,小兒外科門診常見到許多家長帶著小男生求診,希望「割包皮」;但經醫師檢查後,大部分不需要手術。為什麼家長與醫師間有這麼大的落差?主要是家長常拿小孩的外觀與自己的比較,認為有顯著差異是不正常、需要處理,希望讓孩子的龜頭早早露出,以便出人頭地,但這就是「揠苗助長」。

成大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陳肇真表示,許多家長及醫師有包皮會「藏污納垢」的觀念,須經常將包皮往後推露出龜頭,待清洗後再將包皮蓋回龜頭上,但這樣將較窄的「包皮口」強行通過較寬的龜頭,極易造成「包皮口」附近裂傷,等到裂傷癒合後結疤形成瘢痕,此時「包皮口」縮小僵硬,無法下推通過龜頭,就是所謂包莖(phimosi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肇真提醒,如果此時家長執意要將兒子的包皮後推露出龜頭清洗,將造成重複傷害,甚至可能後推後無法將「包皮口」通過龜頭推回原位,發生包莖嵌頓(paraphimosis),包皮及龜頭血流受阻,可能造成包皮龜頭充血壞死。

陳肇真指出,包皮並不是沒有用的東西,而是用來保護龜頭的,嬰幼兒的包皮與陰莖龜頭有一層薄紙狀的沾黏,此時不能將包皮後拉露出龜頭,否則會因皮膚剝離引起出血、結疤及包莖;有沾黏的部位不會「藏污納垢」,所以並不必「揠苗助長」,露出龜頭清洗。

另外,幼兒期間間歇性的勃起及脫落的包皮屑會將包皮內層及龜頭分開,到6歲時,2/3男孩仍有部分沾黏,此時如果沒有包皮龜頭炎,或極度的「包皮口」狹窄而引起尿路阻塞排尿困難,應不需手術治療。

陳肇真說,「割包皮」的利弊有許多爭議,也有宗教、儀式及衛生上的討論,但並未能達成一致的結論,有人主張割包皮可減少性伴侶的子宮頸癌發生率,但並無前瞻性的研究結果支持。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