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安寧緩和醫療

安寧緩和醫療

母喝酒30年「肝硬化末期」!她簽DNR:還能做什麼 醫1句話暖哭網友

她不過50歲出頭!不管哪時哪刻,若有人發現尚未住進病房的她,就在急診觀察室走了,應該也沒有任何人會感到意外吧⋯⋯。病人眼窩、面頰、鎖骨下…,全身無處不是「蠟黃」的皮膚緊貼著骨骼。脂肪?肌肉?我不知道從她身上消失了多久。全身唯一飽滿處,是她的肚子,但,那是滿滿的腹水⋯⋯。

【安樂死系列】醫揭背後隱憂:應深入冰山底下 安寧讓病患成為「完整的人」

對你來說,什麼是最理想的善終?「在睡夢中安詳死去」是許多人心中的標準答案,無奈大多無法如願。當患上無法痊癒的重症,病患及家屬都陷入是否該持續治療的決擇,而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2018年赴瑞士安樂善終,使「安樂死」在國人眼中的輪廓逐漸清晰,台灣也出現首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組織,卻引起安寧緩和醫療界的反對浪潮。

病人自主權利法:自主善終,選擇最後一扇門

東方人對於死亡一向十分敏感,若沒有任何契機或媒介,直接向大眾提起這個議題,往往被認為「不吉利」、「觸霉頭」,覺得「時候未到」,沒必要去談論,成為病主法推廣中最難克服的困境。

從醫院到居家 深入關懷相伴到終點

黃勝堅說,真正有價值的醫療,應該是以「人」為中心。他看過太多接受「死亡套餐」的患者,從119急救電話到急診室,再從急診室進到加護病房,病危時,又要承受各種電擊、心肺復甦術,種種醫療行為都是以「醫院」、「醫療急救」為出發點,如果今天患者選擇在家中離開,是否就能減輕這些後續不必要的痛苦呢?

瓊瑤夫插管惹議 醫:不如規劃善終...並非好苦而放棄治療

知名作家瓊瑤的丈夫平鑫濤「插管問題」引發外界關注,由於平鑫濤曾表示到必要時刻仍不願意插管,但日前因為餵食問題及旁人勸說,讓她妥協,但仍相當自責自己「背叛」丈夫的意願。對此,醫師指出,如果是「慢性病人」演變到瀕臨死亡,插管等急救措施其實並沒有太大效果,反而對病人傷害很大。

安寧意識抬頭 呼吸器成長趨緩

據健保局97-101年統計,花在長期呼吸器依賴患者的費用,已將原先每年約20%的費用成長,控制到近5年年成長率維持在1%,較全國總費用成長率4.25%為低。健保局指出,除了管控醫療費用,安寧緩和醫療觀念的推動也是主因之一。

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 8.7萬民眾提早預立醫療遺囑

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今年活動主題訂為「為沈默的病人維護安寧緩和醫療權益」。台灣目前已有8萬7千位民眾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台灣安寧照顧協會也舉辦連串活動,期待各界重視末期病人與家屬的身心靈照顧的需求,並且落實末期病人的安寧服務。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