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報導

兩岸e眼/廣州機智雲串聯上下游 開啟跨國企業發展大門

進博會開幕在即,為國際與大陸間的貿易開啟合作之門,但經濟交流不僅只有國與國,企業間的合作也將為產業帶來新血。從串聯上下游來看,「廣州眾創五號空間」培育出的「廣州機智雲(Giz(mo)Wits)」扮演重要角色,機智雲能串聯線上、線下商品,利用平台及數據管理能力,為德國西門子、美國3M等國際企業打開大陸市場,實踐共享化經濟。詳全文>>

兩岸e眼/兩岸新媒體記者交流 馬曉光:展現改革開放40年成就

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歷時17天,兩岸50家網路新媒體128名記者組成聯合報導團,並前往北京、天津等地採訪。對此,國台辦新聞局長兼發言人馬曉光表示,通過深入細緻的採訪,全面從不同角度展現大陸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詳全文>>

兩岸e眼/陸最古老692歲「天津天后宮」 與台密切交流28年

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記者團前往天津時,參訪位於大陸最北邊的媽祖廟「天津天后宮」。民俗博物館館長郭子春表示,天津天后宮是最早與台灣媽祖宮廟建立聯繫的媽祖廟,在1990年聯繫後,以媽祖文化為主題的兩岸交流就很熱絡。距今有692年歷史的天津天后宮是世界上最大媽祖廟之一,另外2座分別是福建田湄洲媽祖廟與台灣北港媽祖廟。詳全文>>

兩岸e眼/長三角城市的生態瑰寶 昆山重塑歷史與自然新風貌

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參訪團28日走進距離昆山33公里處的周庄古鎮,鎮內河港縱橫,有著濃濃的江南水鄉風情,憑著小橋流水和明清時期建築特色,聞名海內外,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除了歷史風情,昆山為打造城市多元樣貌,積極推廣文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為長三角區域打造生態和旅遊空間。詳全文>>

兩岸e眼/天津自由貿易區「拚經濟推手」 搭起津台經貿合作平台

首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記者團前往天津。先亮相的是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是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後,陸政府設立的第2批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同時也是陸北方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貿易區將做為高品質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而且也將為津台兩地的經貿合作搭起嶄新平臺。詳全文>>

兩岸e眼/走進「中國第一水鄉」周庄 昆山打造綠色城市

昆山周庄古稱「搖城」,北宋年間開始有周庄之名,周圍湖盪環列、鎮內河港縱橫,有著濃濃的江南水鄉風情,憑著小橋流水和明清時期建築特色,聞名海內外,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詳全文>>

兩岸e眼/紡織廠翻身文創園 台灣「匠人精神」在上海發光

麥可將文創園區在上海閔行,前身是逾20年歷史的台資紡織廠,不過隨都市發展,傳統產業被迫遷移,廠房一度淪為倉庫。「父母問我,現在該怎麼辦」,因此從澳洲學成歸國的連泰瑞接手後,憑藉興趣結合夢想,廣邀兩岸文創業者入駐,一步一腳印,將麥可將打造為上海最「匠心」的文創園區,重獲新生。詳全文>>

兩岸e眼/制霸上海最高樓 探秘「巔峰632」雲端音樂廳

上海中心自2017年開放118、119層觀光廳後,成為浦東陸家嘴最火紅的觀景首選。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棟大陸最高樓頂層,還藏著應用聲全息技術的「巔峰632」音樂空間,內有世界最先進的大樓穩定阻尼器和「上海之眼」,可讓遊客享受視覺與聽覺的奢華體驗,目前只開放預約專屬的體驗式服務。詳全文>>

兩岸e眼/特斯拉也搶設廠 直擊上海「中國智造」進行式

隨產業往「中國智造、中國創造」推進,大陸近年打造的產業新區無不以高端科研、智能製造為主要方向,而有上海「杜拜」之稱的臨港區,正依託全球最大的自動化碼頭項目—洋山深水港四期,和本身發展規劃,打造「中國智造」進行式,吸引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公司特斯拉落腳。詳全文>>

兩岸e眼/想像之外的陸家嘴 百年老船廠「水岸再生」

上海浦東曾是大陸現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記錄造船業的發展史。2005年上海船廠整體搬離浦東後,為活化百年歷史的「船廠1862」地塊,上海市近年依託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發展,在北面濱江打造集商業、住宅、辦公等功能於一體的陸家嘴濱江金融城(HBC),更讓老船廠搖身一變,成為藝術中心。詳全文>>

兩岸e眼/遊黃浦江絕美夜景 鄭鋼淼:台胞在上海很幸福

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採訪活動上海段24日啟航,上海市委常委鄭鋼淼在會見媒體團時強調,由於上海面向國際的高度開放,以及多元包容力,「台胞在上海很幸福」,盼推進與台灣進一步的經貿合作。會後,主辦方安排搭船遊覽黃浦江,欣賞外灘絕美夜景。詳全文>>

遊海河觀絕美夜景 天津「萬國建築」浪漫指數破表

近年來,由於大陸官方「京津冀一體化」的規劃,天津的戰略地位直線上升。與北京的「六朝古都」不同,天津過去那段外國租界的歷史,造就她擁有獨特的中西合璧之美。這次《特派趴趴GO》便走出京城,遊覽天津的萬國建築群以及海河的浪漫夜景。詳全文>>

1.3萬箱文物光裝就花1年 故宮國寶南遷「全保住」創奇蹟

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創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前清皇室的居住與辦公場地,至今都是中華文物保存的重點場所。在上世紀有長達25年的時間,這裡的文物為了躲避日本侵略引發的戰火,有一次大規模的南遷行動,13427箱文物光裝箱就花了1年,在外飄泊多年沒有一件丟失,因此被現任副院長婁瑋稱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類保護文化遺產的奇跡。」詳全文>>

兩岸e眼/故宮唯一西式建築寶蘊樓 向世界敞開文化的大門

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參訪團日前走進北京這座集古典與現代於一體的千年名城,其中最知名的景點便是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宮墻內唯一的民國時期建築「寶蘊樓」,也在它100歲生日時開放,作為故宮的院史陳列館,或是和外國元首非正式面談的獨特場所。詳全文>>

兩岸e眼/登頂上海之巔 俯瞰陸家嘴金融區

上海陸家嘴堪稱「中國的華爾街」,摩天大樓形成的壯麗景色讓人神往。《ETtoday新聞雲》記者今天隨「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採訪活動,登頂目前全大陸的最高樓上海中心,一賭陸家嘴全貌。詳全文>>

兩岸e眼/前進「小米總參」 綁住消費者秘訣在這

大陸小米科技今年七月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三個多月過去,創辦人雷軍身價暴漲,在「2018胡潤百富榜」中,他以1100億元人民幣擠進前十。此次「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採訪活動,主辦方特地安排採訪團前往北京小米總部,一窺其「性價比」的經營戰略。詳全文>>

兩岸e眼/首屆「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南段啟航 看40年改革成就

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18日於北京啟動後,今天活動行程正式抵達上海,開啟南段行程,將由兩岸50家網路新媒體,超過百名記者,繼續採訪華東、華南地區,大陸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成果。詳全文>>

兩岸e眼/縮短50%學習曲線 針灸銅人助菜鳥變「老中醫」

作為中國大陸對外主要貿易口岸之一,天津近年來積極發展「大健康產業」,當地一間天堰科技公司,斥資超過一億人民幣打造醫學模擬中心,從西醫的虛擬手術系統到中醫的脈象訓練系統,醫生的養成再也不必「用人當實驗品」,透過科技輔助,縮短學生30%到50%的學習曲線。詳全文>>

影/六樓高書山延伸空中 天津濱海圖書館成打卡熱點

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去年十月正式對外開放,因為「顏值高」而瞬間成為人氣極高的網紅圖書館,還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百大新景點。《特派趴趴GO》天津特輯第二彈,帶大家一覽「偶像派」圖書館的真實樣貌。詳全文>>

兩岸e眼/擺脫18年「租屋生涯」 新浪砸44億建北京總部

談到大陸網路科技產業,很多人會直接想到BAT,也就是百度、阿里和騰訊,在三巨頭出現之前,卻是「前輩」新浪、搜狐和網易的天下,當中又以新浪在台灣的知名度最高。讓人訝異的是,今年滿20歲的新浪,一直到兩年多前才砸十億多人民幣,超過台幣44億打造自己的總部,一舉擺脫租賃生活,詳全文>>

兩岸e眼/昆山慧聚天后宮 在陸台胞精神家園

台灣「女神信仰」媽祖在大陸!江蘇省蘇州昆山市是台商在陸投資大本營,有「小台北」之稱。為讓離鄉遊子有一個精神寄託,2005年經昆山市政府批准後,台商圈內出錢出力,重建慧聚寺同時建造天后宮,是大陸法律上首座台灣人捐建的廟宇,也是台胞們的精神家園。詳全文>>

影/陸首支對外開放部隊 直擊「紅四連」操演

大陸解放軍皆有所謂的「窗口部隊」,主要向外界展示訓練成果和戰力,此次「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採訪活動,主辦方帶領採訪團前進北京衛戍區某團的「紅四連」,士兵現場執行打靶、偵查兵格鬥、應用打靶等訓練,震撼力十足。詳全文>>

北京衛戍部隊「攻得勇猛、打得頑強」 直擊紅四連專業操演

首屆「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採訪團」21日參訪北京衛戍區某部「紅四連」,受到部隊奏樂歡迎,並欣賞了軍事科目表演,其中包括打靶訓練、偵察兵格鬥訓練、攀登項目訓練等展演,隨後還參觀連隊宿舍及榮譽室。表演現場官兵動作整齊,訓練有素,震撼力十足。詳全文>>

兩岸e眼/首位台商協辦委員黃紫玉:民生是我最根本的價值觀

香港恒豐集團董事長黃紫玉,同時是北京紫玉山莊董事長,也是唯一一位台商背景的全國政協委員,為了推動兩岸交流做許多努力,也是改革開放和兩岸關係發展的參與者及推動者。她表示,改革開放的40年來,人們的思想與格局不斷在進步,同時對於兩岸發展「充滿信心,相信一定會回到和平發展的道路上」。詳全文>>

兩岸e眼/千畝垃圾場變北京「桃花源」 台商黃紫玉「用夢想見證時代發展」

台商政協委員黃紫玉回憶道,「改革開放與兩岸關系發展的40年,我是見證者、參與者,有共譜兩岸一家親的家國情懷」。致力於推動兩岸交流的她,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想都不敢想的發展」,一直堅守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信念,用個人的堅持見證了改革開放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詳全文>>

兩岸e眼/兩岸新媒體大陸行啟動!前進小米、新浪、華為總部

第一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18日上午在北京登場,兩岸共有50家網路新媒體參加,國台辦新聞局長兼發言人馬曉光致詞時表示,此次兩岸媒體聯採活動,以新媒體為主,非常有創意。《ETtoday東森新聞雲》副董事長馬詠睿也說,兩岸交流,新媒體先行,希望能善用科技的力量,做出更多感動人心的報導詳全文>>

兩岸e眼/歷時16天、跨6省市 兩岸網路新媒體聯合採訪今登場

第一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將於今(18日)上午登場,兩岸50家網路新媒體,超過百名記者參加。此次活動由國台辦新聞局主辦,也是首次以兩岸「網路新媒體」為主體的新聞交流活動,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將親自致詞,新聞局長兼發言人馬曉光也將出席開幕式。詳全文>>

兩岸e眼/「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近期啟動 體驗融合與發展

「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將於10月18日啟動,歷時17天,兩岸50家網路新媒體100餘名記者組成聯合報導團,以北京為起點,依次前往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採訪,從經濟、科技、文化、民生等多角度報導大陸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以及台商企業砥礪前行、融合的故事與前景。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