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農藥減半政策破功!農藥用量增2.5% 專家揭:氣候暖化+政策目標設錯

▲▼高山蔬菜、噴農藥(專題中心使用)。(圖/記者梁建裕攝)

▲氣候暖化,連帶高山氣溫也提高,讓害蟲活動範圍從平地擴展到高海拔地區,山上耕地的農藥用量也隨之增加。(圖/記者梁建裕攝)

記者林緯平、唐鎮宇/專題報導

農業部2018年推動「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目標在2027年將國內的農藥使用量減半,今年已是計畫實施的第六年,也是農業部預計的第二次檢討時間點。《東森新媒體ETtoday》採訪農業部官員、學者,並走訪第一線耕作現場,發現去年國內農藥整體用量仍高達9371公噸,反比基期年增加2.5%,原因在於農業部政策配套措施缺乏引導,導致農民改用較無毒的「生物農藥」意願不高;加上氣候暖化讓耕作難度大增,政策的績效指標又設定錯誤,讓農藥減半目標註定破功,化學農藥成為台灣農業戒不掉的藥。

採訪團隊並分析農業部農藥試驗所歷年在田間與集貨場抽檢蔬菜、水果農藥殘留的資料,發現氣候暖化下,以往冬季盛產的白蘿蔔,農藥殘留不合格率由過去最低的0到2%,到近兩年高達14%到23%,消費者攝入農藥的風險提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植物醫師與農友互動(專題中心使用)。(圖/記者林陳詩璧攝)

▲植物醫師李宗翰(左)在田間與農友說明作物可能碰到的狀況,用專業知識判斷使用農藥的方式與用量,並推廣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耕作模式。(圖/記者陳詩璧攝)

目前農民購買生物農藥可獲得政府補助半價,每公頃最高補助1萬元;但在第一線輔導農民的儲備植物醫師李宗翰說,多數農民還是依賴化學農藥,且噴藥多半依經驗決定。例如某一年噴藥效果不錯,之後每年就依同樣農藥種類和份量繼續噴;如果看到隔壁鄰居也在噴藥,「自己沒噴好像怪怪的」,還會跟進再噴。甚至氣候暖化已導致氣溫與季節混亂,但仍有農民依照農民曆來決定噴藥時機。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植物防疫組組長陳子偉坦言,近年氣候異常且颱風較少,讓部分害蟲如粉蝨、蛾類等繁殖量提高,導致化學農藥用量沒有明顯下降,「要達成農藥用量減半確實有困難」;除持續公告禁用高風險農藥外,農民使用生物農藥的比率從2017年的0.61%增加到去年的1.38%,增加達一倍,顯見政策有效。

▲▼近年農藥使用量變化。(圖/記者唐鎮宇製)

▲近年農藥整體用量變化圖(點圖可放大)。

但《東森新媒體ETtoday》追查發現,農業部訂定的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其減量指標是依「化學農藥」與「生物農藥」加總後的「整體農藥用量」,代表即使使用生物農藥比率增加一倍,整體農藥用量也不會降低,形同「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註定無法達標。對此,陳子偉也證實「確實是這樣計算」,因生物農藥用量相當少,對整體農藥用量「影響不大」,未來政策重心改放在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風險」上。

▲▼葡萄園。(圖/路透)

▲葡萄酒可說為法國的驕傲,也是法國的文化象徵之一,但也讓法國成為歐洲農藥用量最多的國家。(圖/路透)。

無獨有偶,歐洲最大農藥使用國法國,歷經農藥導致農夫罹患帕金森氏症風險增加,甚至連鄰近農地的孩子頭髮裡都被驗出有農藥後,同樣在2007年喊出「農藥十年減半計畫」,目標2018年達標。但法國也遇到氣候暖化問題,在2015年宣布目標延後到2025年才能達成;接著法國政府加大力道推出一連串措施,包括追加預算資助農民轉型,培養農藥使用的種子教師、增加示範農場的數量等,力求2025年如期達標。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說,使用化學農藥就像嗎啡一樣,用了就不得不繼續用;加上台灣農地長期缺乏休耕,無法有效恢復農地生態、轉型成有機農業來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郭說,推動農藥減半無法單靠一、兩種方法就達到,但像法國這樣多管齊下,都值得我國參考。

「台灣農場上的成癮:戒不掉的農藥」專題:

1.台灣農業戒不掉的農藥:氣候暖化讓用量增2.5%,減半之路何去何從?

2.氣候暖化打亂作物生長 農民仍「看農民曆噴藥」

3.農村孩子頭髮驗出農藥殘留 法國農藥減半政策同樣不敵氣候暖化

4.氣候變遷農藥殘留增加 專家教2招降風險:清洗10分鐘+高溫烹煮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