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鳥」瀕危到重生!野生朱鷺全球剩7隻 就地保護法繁衍到9000

記者蔡儀潔/陝西報導

有「東方神鳥」美譽的朱鷺(編按:朱䴉)是6000萬年前就已存在的古老物種,但野生種群一度瀕臨滅絕。陝西朱鷺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段文斌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表示,洋縣1981年發現世界僅存的7隻野生朱鷺後,採取「就地保護」方法,40多年來朱鷺壯大到9000多隻。

朱鷺(學名Nipponia nippon)在日本俗稱「桃花鳥」,亦有「東方寶石」之稱,曾一度廣布於東北亞,歷史上台灣在1945年前亦有出現,但如今僅在中國大陸漢中盆地尚存野生族群。牠全身羽色以白色為主,面部、頸部及腳呈鮮紅色,平均壽命為20至30歲。

▲▼朱鹮,陝西。(圖/記者蔡儀潔攝、拍攝者提供)

▲朱鷺有「東方神鳥」的美譽。(圖/拍攝者提供)

家園被毀瀕臨滅絕

秦嶺四寶科學公園工作人員介紹,朱鷺的2大習性令牠們繁殖數量極少,第一,牠們是觸覺性取食,對進食要求非常高,只吃活的、不吃腐爛變質食物;第二,朱鷺一生只會找一個配偶,另一半不幸去世也不會再覓他「鳥」,忠貞不二的性情令其亦被稱為「愛情鳥」。

外部因素方面,適合朱鷺築巢的樹木遭砍伐,覓食的水田被大面積改造為旱田,生存空間不斷收縮,人類大規模使用的農藥和較弱的抵禦天敵能力亦危害牠們繁衍。

▲▼朱鹮,陝西。(圖/記者蔡儀潔攝、拍攝者提供)

▲在野外受傷、在接受治療的朱鷺。(圖/記者蔡儀潔攝)

7隻到9000隻

段文斌表示,日本最後5隻野生朱鷺1981年被全部捕獲,然而「人工飼養」方式無法成功復育;陝西洋縣同年發現僅存的7隻野生朱鷺後,當時採取「就地保護」方法,即在棲息地展開保護工作。

段文斌具體闡述保育措施,首先,發現初期採取「蹲守監護」,當時正值朱鷺繁殖期,他們在巢樹附近24小時輪值,包括發現幼鳥墜巢,立刻進行乾預救治;定期在水田人工補充食物,投放小魚和泥鰍,令朱鷺在育雛期有足夠食物哺育後代。

段文斌接著稱,在天敵防禦工作方面,他們會在巢樹底裹上塑膠制紙或放刀片夾,防止蛇、黃鼠狼危害朱鷺蛋和幼鳥。

7月到11月朱鷺的繁殖期結束後,保育人員會加強野外監測,救治生病受傷的朱鷺。段文斌表示,朱鷺從野外救助回來後,首先要檢測疫病,接著進行治療照顧,確認恢復健康且具有飛翔和自主覓食能力後,放歸大自然;無法重返野外的朱鷺則會繼續收養在保護區,讓牠們安度餘年。

另外,據秦嶺公園工作人員介紹,當地農民亦作出貢獻,為保護朱鷺他們不再使用農藥、化肥,稻穀產量因此減少20%以上。大陸政府決定自2008年起,每年划撥50萬元至100萬元人民幣賠償農戶,為朱鷺損害「買單」。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朱鷺已擴展到9000多隻,受威脅等級從「極危」降為「瀕危」。朱鷺棲息地面積已由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1.5萬平方公里,陝西洋縣也有了「朱鷺之鄉」的美譽。

▲▼朱鹮,陝西。(圖/記者蔡儀潔攝、拍攝者提供)

▲段文斌。(圖/記者蔡儀潔攝)

與朱鷺相伴

「朱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鳥,只要你和牠相處久了,你就會愛上牠。」段文斌引述朱鷺發現者劉蔭增的話,感慨過去10年的瀕危動物保育工作。

自2013年大學畢業後,段文斌就在朱鷺保育區任職至今,10年光陰過去,朱鷺的叫聲、飛翔的姿態...還是能在某一個瞬間讓他「特別激動」。

「搞野生動物保護要耐得住寂寞」,段文斌說,一位與朱鷺相伴20多年的老飼養員,每天餵鳥、打掃衛生時,都會歡快地吹口哨,「我們所有人都和朱䴉有了很深的感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