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核准迷幻劑治憂鬱症!台灣可跟進? 專家:短期試驗待觀察

▲▼搖頭丸(MDMA)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被列為第二級毒品,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圖/取自台灣法務部反毒宣導網站)

▲搖頭丸(MDMA)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被列為第二級毒品,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圖/取自台灣法務部反毒宣導網站)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澳洲7月1日起允許精神科醫師開立迷幻劑成分藥物治療憂鬱症或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引發國際討論。專家表示,每位病患體質與共病症狀都不一樣,現有的短期臨床試驗大多針對病況較單純的病患,尚無法得知複雜情況的病患使用這些成分治療的效果和潛在的副作用,仍需要醫療單位完整收集資料和評估。

俗稱「搖頭丸」的MDMA在台灣列為第二級毒品,澳洲政府自1日起允許精神科醫師開立包含MDMA在內的兩種迷幻藥,以治療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患者,成為全球第一個治療精神用途合法化的國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澳洲的治療方法在台灣是否適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詢問精神領域專家,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陳景宗表示,每個病患的體質、共病症狀都不一樣,目前回顧文獻統計至2022年止,全球約有25項包含了K他命、賽洛西賓、搖頭丸成分用於治療精神疾病的臨床測試報告,雖然有看到治療效果,例如解離性的人格有回歸到現實,但都屬小範圍的臨床試驗,還需要長期研究來確定治療效果和檢測其復犯的機率。

陳景宗說,依目前有限資料顯示,澳洲政府對醫師、病患和療程設定很多條件,但指導原則還沒有很詳盡,有待澳洲醫療機構後續治療結果的發表,看病患接受治療後的改善效果,對是否適用到其他國家的病患則還有一段距離,若未來可以結合MRI等分子影響多體學分析技術,或許能更了解該藥物在人腦作用機轉。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醫師也回應,早期搖頭丸有用於治療的研究,後來因為副作用,臨床捨棄此方式,迷幻劑的成分賽洛西賓則是過去從來沒有當作藥物治療使用,需要累積臨床數據。

賽洛西賓作為藥物目前有限制,要評估一項藥物用在臨床是否有效果,需要同時有長期效果,並排除長期副作用,也要考量病人用藥行為以及臨床醫師和病人使用是否遵循用藥規定。但目前的賽洛西賓治療效果都來自短期試驗,有年齡、種族的限制,試驗中若沒有亞洲人就還無法知道台灣病患是否適合,也還不知道長期的效果。

李信謙補充,現有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藥物不是完全沒有效果,若台灣要跟進相關研究並評估是否需要准許迷幻劑成分作為藥物使用,必須要知道病患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原因,也需要先評估看台灣有多少病患需要這種治療。而各國醫療制度不同,病患會影響社會的程度不同,可能也是各國決定是否准許迷幻劑成分作為藥物使用的原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