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最佳紀錄片《阿紫》 真實紀錄外籍配偶的悲歌、社會邊緣人的掙扎

文/女子學

2019年發行的紀錄片《阿紫》,講述在距離台北二百多公里遠的雲林,越南新娘「阿紫」為了幫助貧困的原生家庭,決定為了工作嫁來台灣,並在異鄉努力打拚的血淚史。該紀錄片不僅僅只是記錄了外籍配偶的艱辛,更是刻劃底層人民在社會邊緣的掙扎,耗盡畢生積蓄所換得的婚姻,說白了只是在悽慘無比的人生拚一個轉機。

《阿紫》作為導演吳郁瑩的首部紀錄長片,便在台北電影獎大放光彩,氣勢如虹地奪下「最佳剪輯」、「最佳紀錄片」。據吳郁瑩導演採訪中指出,該紀錄片本是為了紀錄鄉下單親爸爸的故事,順便能夠常常回家探望爸媽,卻在田調時發現許多單親家庭的成因,是肇於外籍配偶斷然離家所致,在看似樸實憨厚的地方鄉下,攝下買賣婚姻的現實情況。

▲2019年發行的紀錄片《阿紫》。(圖/《阿紫》劇照,下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嫁予外國人」是唯一能夠扭轉命運的機會

「娶越南女人非常容易,只要是外國人都可以。」遠在越南的父親說道,在貧困的越南鄉下,未能得到良好受教機會的女孩子,在適婚年齡的唯一出路便是嫁人,而嫁予外國人更是她們一生中唯一能夠扭轉命運的機會。在雲林,年過四十、患有小兒麻痺的阿龍,因擇偶條件不佳的原因,僅能透過婚姻仲介,用錢買一段根本沒有感情的婚姻。

倘若沒有外籍配偶的引入,處於弱勢條件的社會邊緣人便只能孤老終生,在人口外流嚴重的偏鄉,條件允許的年輕人都選擇向外發展,導致此情況只會愈發嚴重。藉由婚姻仲介推薦,存有金錢交易而嫁的外籍配偶,圖的只是遠勝家鄉的工作報酬,且僅能處於被選擇的角色,能否實現自己的理想,全憑那沒有感情基礎的丈夫,自始至終,弱勢者均不存在選擇權。

當婚姻成為了商品,失去的幸福又該從何尋得?

對於阿龍的家庭來說,阿紫是靠金錢所換來的新娘,她的任務是繁衍後代,並成為家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力,將己身之力全數奉獻給夫家;然而,對於阿紫來說,這樁毫無感情基礎的婚姻,只不過是為了錢而做的犧牲。每月寄回家裡的錢,不僅能讓父母住新房、過上好日子,甚至為了不成材的兄弟姊妹身兼多職,稱其「一人養全家」也不為過。

對於用錢觀念上的不合,導致阿紫與婆婆的衝突不斷,自始至終,阿龍的母親均不把阿紫視為親人,而更像是外傭一般的存在,再加上阿紫拚命賺錢的性格,導致她早出晚歸,更使其飽受罵名。對於阿紫的處境,阿紫父親也並非不了解,卻只能安慰自己說「這就是她(阿紫)的命」、「女孩子嫁去國外的目的,就是為了家庭犧牲。」並無力給予女兒任何實質的幫助。

《阿紫》所紀錄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電影中不見任何一點浪漫,阿紫與阿龍間的互動,有時更像是工作夥伴,離夫妻可是差得遠的。赤裸、真實地記載外籍配偶在台灣的難處,當婚姻成為了用金錢衡量的商品,她們又該從何得到幸福?

延伸閱讀

《徘徊年代》:夢想葬在現實之前的外配困境,立下台灣新住民電影的里程碑

《我的小寶貝:一個越南媽媽的心情故事》用愛去接納共生在這片土地的新住民們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share99.com/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