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打2劑疫苗「驗不出抗體」 官方:常規檢測不建議為免疫依據

▲▼中國科興疫苗。(圖/路透)

▲浙江有民眾向政府反映,接種2劑科興疫苗後體內驗不出抗體。(圖/路透)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浙江2名民眾4日向政府機關投書稱,6月3日接種科興疫苗第一針及6月22日接種第二針,10月3日因發燒進入醫院排查新冠,結果卻顯示抗體陰性,「是不是沒有產生抗體,該如何處理?」對此,浙江杭州濱江區社會發展局回覆稱,根據免疫策略,不能成為加強接種依據,疫苗接種後產生中和抗體與醫療機構檢測的抗體也有區別。

▲滅活疫苗,國藥,科興。(圖/CFP)

▲大陸官方認為,常規檢測抗體不能成為免疫成功與否依據。(圖/CFP)

《澎湃新聞》報導,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2021年3月公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顯示,對在14至21天完成2劑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接種的,無需補種。現階段暫不推薦加強免疫。在疫苗接種前無需開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體檢測;接種後也不建議常規檢測抗體作為免疫成功與否的依據。

據了解,除上述民眾驗不出抗體外,另一名民眾也曾於7月29日在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留言稱,2021年6月29日在浦沿街道完成新冠第二針(科興)接種,一個月已過去,醫院抽血發現新冠抗體雙陰性,也就是說並未產生抗體,「致電12345(當地政務服務電話),對方表示目前沒有機制針對我這類沒有生成抗體的人群。」

對於這兩起案例,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曾表示,抗體水平下降至較低水平並不能說明疫苗失去保護力,「疫苗的保護力除了來源於抗體外,主要依賴免疫記憶,已有研究表明,全程免疫後12個月進行加強免疫可使中和抗體水平在較短時間顯著升高,說明疫苗可誘導人體產生良好的免疫記憶。」

鄭忠偉認為,判斷疫苗接種後人體產生的中和抗體能否有效中和新冠病毒,只能在P3實驗室通過用接種疫苗人員的血清去中和活病毒,才能判定,而用普通的檢測試劑盒,不能準確判斷,「歷史上大規模接種的其他疫苗,臨床試驗階段已證明其有效性,並未實施對接種人群的抗體檢測,也沒有這方面的要求,新冠疫苗也沒必要開展抗體檢測。」

鄭忠偉強調,評斷某一疫苗有效與否,主要是通過後期基於大規模疫情的真實世界研究,以及前期臨床試驗數據來綜合評定,「中和抗體水平這單一指標並不足以說明疫苗的真實保護力,部分民眾擔心接種新冠疫苗後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水平下降而去主動檢測的做法,既沒有必要性,也不可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