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救生衣材質曝「超卡」缺陷!海上冒性命作業...漁撈難度高

▲▼ 非充氣式救生衣。(圖/漁業署提供)

▲ 非充氣式救生衣。(圖/漁業署提供)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漁船在海上作業常得忍受潮起潮落,卻得穿上不合身的救生衣,導致增添漁民作業困擾外,漁業署表示,目前大部分救生衣材質,類似遊客賞鯨穿用,方方正正泡棉狀,對漁民而言太大一件,不僅很卡也悶熱,易落海,有時不穿反而還比較安全。

漁業署向《ETtoday新聞雲》指出,根據相關法規,漁船上必須配置雷達、無線電等裝備,其中救生衣部分,市面上常見類型,主要有充氣式與非充氣式,漁民穿的大部分是非充氣式,雖符合「船舶設備規則」規定,但就像遊客賞鯨穿的救生衣,以泡棉類材質填充,龐大厚重且穿著後難以從事漁撈作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充氣式救生衣。(圖/漁業署提供)

▲充氣式救生衣。(圖/漁業署提供)

漁業署表示,該材質救生衣穿了會讓漁民覺得雙手很卡,在作業時穿上,反而會很不方便外,加上泡棉沒透風性易悶熱,甚至有一種情形是,在漁撈時通常都求快速,有的漁民寧可選擇不穿,就是怕穿了造成動作慢,時不時就卡住,增添危險性,一不小心就落海。

漁業署指出,充氣式救生衣雖體積較小,但價格較非充氣式救生衣貴,落水充氣後或逾一定年限未使用,須再更換氣瓶,成本較高,且漁撈作業中穿著,可能因魚鉤穿刺或磨損破裂而失效,但因目前救生衣材質、樣式,無法兼顧海上作業便利性、穿著舒適性及安全性。

▲▼外籍漁工,漁業,漁工,漁船(圖/ ETtoday資料照)。

▲有漁民因救生衣材質不合身,為了作業安全寧可不穿。(示意圖/ ETtoday資料照)。

漁業署接著提,其實穿不穿救生衣無法強制規定,但為安全還是希望大家要穿,只是有些船主、漁民反映,目前材質自己都覺得很難穿了,更別說去推廣,所以希望徵求各界專業機構、研發產製團體協助提供適合漁民海上作業使用的救生衣。漁業署進一步說明,至今雖有陸續搜集相關資訊,但仍未尋得適用的救生衣,盼各界專業廠商或機構,能提供適當救生衣材質及樣式建議,到時會邀請漁民和業者一起討論,進而改善現階段窘境,同時避免漁民在船上還要冒著危險捕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