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白粉病是什麼?外觀「果皮上撒麵粉」的背後真相

▲棗果實受白粉病感染部位。(圖/農委會提供)

▲棗果實受白粉病感染部位。(圖/農委會提供)

記者華少甫/台北報導

最近天氣轉涼,時序也已進入24節氣中的霜降,暑氣漸消,早晚溫差也逐漸變大,連帶影響高屏地區栽種的棗已逐漸進入小果期,不過,此階段為棗白粉病的好發期,棗幼果若遭受感染,易導致成熟果皮褐化粗糙,嚴重還會影響商品價值。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呼籲,請農友加強防治棗白粉病,以確保果實品質與收益。

▲棗果實受白粉病感染部位。(圖/農委會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棗果實受白粉病感染部位。(圖/農委會提供)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棗白粉病為一種真菌性病害,好發於涼冷乾燥的氣候,通風不良的網室環境更易發生,病原真菌可由葉片、花器及果實表面直接侵入感染,被感染部位會產生白色菌絲及分生孢子,外觀猶如在患部撒上一層麵粉般,嚴重時幼果黑化乾枯,造成直接損失;患部上的乾性分生孢子可隨風飄散,造成大面積之傳播及危害。

白粉病為棗果生產上影響外觀品質的重要因子之一,果實在幼果期即便僅受到輕微的感染,也會造成日後果皮粗糙而大幅降低商品價值。因此,特別籲請農友在棗盛花期與小果期應預先採取預防措施,配合良好且有計畫之修剪工作,改善果園通風,並於後續生產過程中,持續注意本病害發生情形,發病初期即應適時加以防治,避免病菌危害果實。

▲棗果實受白粉病感染部位。(圖/農委會提供)

▲棗果實受白粉病感染部位。(圖/農委會提供)

高雄場指出,棗白粉病化學防治方面,可輪流選用植物保護手冊上核准之不同作用機制藥劑進行防治,如34.5%貝芬菲克利水懸劑4,000倍、40%克熱淨可濕性粉劑1,000倍、38%白列克敏水分散性粒劑1,500倍、35.15%銅合硫磺水懸劑600倍等,且務必依照核准之稀釋倍數施用,以免誘發抗藥性;亦可選用其他安全無殘留疑慮的資材,如乳化葵花油200倍、窄域油500倍等,也具有防治效果。農友如有用藥或防治上的問題,可直接與高雄場聯繫,技術人員將竭誠提供協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