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挖出「像痰的燕麥奶」⋯東吳舞團:台灣真的太髒

▲▼東吳大學親善民族爵士舞團25週年演出「墨・舞・魂」。(圖/記者盧映慈攝)

▲東吳大學親善民族爵士舞團25週年演出「墨・舞・魂」,用垃圾強調環保意識。(圖/記者盧映慈攝,下同)

記者盧映慈/採訪報導

老師真的很嚴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老師真的很嚴格!」東吳大學親善民族爵士舞團成立25週年,今年演出的「墨・舞・魂」舞劇長90分鐘,9人團隊所有的舞蹈、行政都要自己來,讓沒有經驗的小大一們吃盡苦頭;雖然已經練習了一整年、在升大二時才站上舞台,但想起這一年的種種,談到練習的過程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今年升大二的周宣晴是社工系的學生,小個頭的她看起來靦腆,在跳舞時略顯緊張,但一開口卻是連珠砲似的語調,輕快而明亮,頗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感覺。「那時候的報告我改了三次呢!」講到之前在發想主題時,老師要求大家交上一份「對於快時尚的想法」,她說,那時候真的沒什麼想法,沒想到老師看著報告皺眉頭「這個拿回去改」,讓她超崩潰。

▲▼東吳大學親善民族爵士舞團25週年演出「墨・舞・魂」。(圖/記者盧映慈攝)

▲周宣晴(後排右)是舞團中年紀最小的,想法也十分跳躍。

結果改了三次,老師又發訊息來說「還要再改」,周宣晴哀嚎「真的很嚴格,好不想交」,還理直氣壯的表示「最後也沒有用這個主題啊!」坐在隔壁的行政負責人陳寬毅笑說「有啦!換衣服那段不是有嗎!」在台上擺出螢光黃、螢光粉的衣服,對身上比劃,並直接在台上脫衣、換衣,顯示出「外衣才是建構我們的,我們本身不是我們」的概念,也諷刺現在對於外表的虛榮與要求。

不過撇除「改三次」的報告怨念,周宣晴其實很熱愛這個團隊,身為道具組的她,常跟組員2個人在社團辦公室做道具做到很晚,場上的攤位、擺飾都是親手設計製作,「有時候真的做到很哀怨,人少事情多感覺超可憐」;尤其是最後一場的「垃圾繩」,蒐集100個寶特瓶、塑膠袋,打洞、用釣魚線穿過,再綁到尼龍繩上,過程費力,而且心痛。

▲▼東吳大學親善民族爵士舞團25週年演出「墨・舞・魂」。(圖/記者盧映慈攝)

台灣的垃圾真的太多

「本來以為100個要蒐集很久,沒想到我第一天、在一棟樓的垃圾桶裡,就拿了快50個,當下真的覺得⋯⋯台灣的垃圾太多了」,周宣晴說,本來不覺得自己、或是身旁人製造的垃圾有這麼多,但蒐集的速度快到她很shock,「而且很可怕的是,寶特瓶都很髒,像是之前撿到一個燕麥乳的罐子,那個結塊!像痰一樣!超級噁心,沒辦法洗,把它丟回垃圾桶,隔天又撿到!超崩潰!」

不過周宣晴本身就是一個環保主義者,她直言「對於第三段講環保的舞蹈很有感覺,那是很貼近我們生活的事情」,所以在撿垃圾的過程中,她也受到比其他人更大的心裡衝擊;「我是那種,會把用過的吸管洗乾淨再重複使用的人」,雖然買不起環保吸管,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愛這個地球,而這也正是她對舞團的評價。

「舞團的精神,我覺得是革命」,思考了許久,周宣晴給出這個答案,國中曾參加舞蹈校隊的她經歷過「老師很強、團隊鬆散」的練習,來到這裡有學長姐、有紀律與「崩潰的道具製作體驗」,她說,「我是喜歡跳舞的,也喜歡表演,這裡給我mix的機會,什麼議題都可以進來,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東吳大學親善民族爵士舞團25週年演出「墨・舞・魂」。(圖/記者盧映慈攝)

▲▼東吳大學親善民族爵士舞團25週年演出「墨・舞・魂」。(圖/記者盧映慈攝)

▲周怡彣熱愛藝術,也非常看好「未來的經濟潛力」。

賺錢就要賺有錢人的錢

社會議題的精神不只感染周宣晴,也是今年大四的周怡彣會加入舞團的原因,周怡彣雖然念英文系,但她最想做的其實是藝術工作,「舞台劇很奇妙,這種觀看經驗跟你去電影院是不一樣的,你更貼近演員、貼近表演者,某種程度上也是站在同一個生活維度裡。」

校內其實有好幾個表演性質的社團,熱舞社、音樂劇表演社,也都是彼此的「友社」,但注重社會議題的展演理念、把舞蹈跟戲劇結合的方式,更吸引周怡彣;「這跟其他社團是不一樣的,藝術表演有很多形式,可是大家對於這方面的想像比較貧乏,大部份人願意花錢去電影院2個小時,但進劇場的人是相對少數。」

「我相信表演藝術未來非常有市場」,周怡彣笑說,現在大家都說貧富差距很大、很難發展不是民生需求的東西,但「有錢人就是會來看藝術啊!」未來應該要把表演分級,有平價的、也有高價位的,平價是讓一般人享受藝術,但高價是一種商業手法,「既然要賺錢,就去賺有錢人的錢」,把文化推廣出去,商業模式自然就形成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