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加生長激素變更甜? 林良懋:都是城市奇談

▲嘉義縣推廣培育在溫室的嘉義情人瓜(小西瓜)。(圖/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處長林良懋提供)

記者詹家琳/綜合報導

一到夏季,坊間總會出現西瓜使用生長激素或農藥的消息。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處長林良懋表示,以植物而言這種激素叫「植物生長調節劑」,正常合法使用對人體沒有傷害,主要應用於果樹開花期的產期調節,但學理上沒有增甜效果,有些網路謠言都是「城市奇談」,因為西瓜生長勢強健,抵抗蟲害的能力很強,育種技術讓果實夠甜美,根本不須另外施打所謂的「增甜添加劑」。

因為食安問題頻傳,每到夏季來臨時,總是有許多謠傳西瓜使用生長激素或是農藥的消息傳出,還教導消費者怎麼避免買到「加工」的西瓜,包括表面有色斑或色差大、切開後特別鮮豔,或是催熟後儘管果肉紅了,但瓜籽仍然是白色的,既聞不到瓜香味,吃起來又發酸等現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良懋表示,「生長激素」一詞指動物用的荷爾蒙製劑,以植物而言應該叫「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特定的作物是可以合法使用的,多半應用於果樹花卉的開花的產期調節,或是生產無籽葡萄之類的特殊用途,學理上無法讓水果有增甜的效果,許多流傳的文章都是「城市奇談」,其實西瓜本身抗蟲害、病害的能力較強,無須施打額外的藥劑就能生長,至於黑籽或白籽則是因為品種不同而遺傳,也會因為採收成熟度不同而有顏色上的差異,跟生長激素實在扯不上關係。

他表示,目前國內的西瓜有2種栽培方式,一般成熟期依氣候為40到60天左右,依大小品種不同而有所差別,最理想的狀況是「完熟採收」,露天生產遇雨水會讓甜度下降,所以在雨季採收的西瓜通常都不會太甜,或是果實未成熟就酸敗,而「暗頭仔呷西瓜,半暝仔反症」就是因為甜度高,切開後若未馬上食用,微生物快速滋生導致腸胃不適而出現的俗語。

他進一步表示,嘉義縣一直是西瓜重要的產地,農業處近年來積極推廣嘉義情人瓜(小西瓜),有別於一般長在沙洲上的印象,此品種是就像長在樹上,懸掛半空中且在溫室之中,不怕雨淋讓甜度降低,這種精緻栽培出的無籽小西瓜曾在微風廣場販售,1顆小小的就喊價600元,也頗受好評,日本採購商亦積極爭取外銷中。

►►►要聞+趣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