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當藝術家、可以做什麼? 藝術科系的另一條路


圖、文/非池中藝術網

每年各校藝術相關科系培育出百來位藝術家種子,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一班藝術院校40位畢業生,約有2位成為藝術家。剩下的38位學生,在畢業踏進社會後,通常就得進入相關領域裡,再開另一個戰場。

對此,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老師吳岱融則認為,畢業生假使當不了藝術家,也不用氣餒。她認為,畢業生也能從事藝術相關產業,像是做策展人、進畫廊工作,都是一種應用所學的方式。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老師黃建宏也說,藝術系畢業生,在畢業時可以將自己視為「視覺創意的管理發展人才」。他解釋道,在經過藝術科系的薰陶後,畢業生不僅擁有視覺藝術的創造技術,也嫻熟許多視覺觀念的表達方式,畢業生便能以此作為基礎,再去延伸服務許多不同面向的產業。

在進入別的產業時,黃建宏指出,藝術科系的學生,往往會面臨一次「再教育」的過程,但這是必經的歷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老師楊北辰則建議道,學生面對嶄新的工作,便可以積極思考在校園內所學的知識與技藝,可以衍伸轉化成什麼樣的實用技能,變成在職場上的武器。

進入別的領域後,在大學辛苦學習知識、磨練技藝的過程,絕對不會是浪費。更重要的是,畢業生要去認清自己適合做什麼,才能走出一條明確的方向。吳岱融提醒道,「要認清自己的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她說明,唯有實際地勇敢「去做」,在工作中體驗與比較,才有可能看清自己的方向…更多內容請看http://artemperor.tw/focus/16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