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農博園區放生羅漢魚 濕地生態鏈更完整

▲雲林縣政府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6日於園區內溼地水域中添加新生命。(圖/雲林縣政府)

地方中心/雲林報導

雲林縣農博公園園區首期工程已完工,縣政府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6日於園區內溼地水域中添加新生命,將具有水質淨化功能的原生物種羅漢魚、牛屎鯽、田螺與蜆移入園區內的林間溼地、牛軛湖,讓整體生態鏈更加完整。

在農博公園第一期工程完工之際,具有環境指標的紅冠水雞已從十隻倍增至六、七十隻。也可在園區工區內看見紅嘴黑鵯群百飛翔的震撼,園區內從無到有的生態架構,營造出上、中、下游的完整流域。

雲林縣政府表示,該園區由無到有的各類棲地,經過時間的演替,雖會以自然力遷入各樣的生物,但均為高遷徙性之物種,且需較長時間方能建立完善生態鏈,年底即將對外開放的園區。

為避免建立穩定生態鏈的過程中受到不當的人為干擾與破壞(如水族物種棄養行為),造成難以彌補的困擾,縣府將「協助」進行新生命遷入,首批移入水中的物種選擇均具有功能性、位階屬食物鏈較低層的物種,包括羅漢魚、牛屎鯽、田螺、蜆。

雲林縣政府解釋,「植食性」的羅漢魚在營養豐富的人工水域,可以具備清除部份藻類的功能,減少水質優養化,而早期用來防治登革熱的蓋斑鬥魚,可以維持水黽兒幼蟲的數量,解決大量幼蟲啃食園區水域水生植物(浮葉性水生植物)的問題,讓生態維持平衡。

另外,田螺、台灣蜆除了可做為評估水質指標的物種,也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有效抑制落葉、枝條等在水中腐敗成為腐植質的速度,維持水質良好。

雲林縣政府表示,此次協助所放養的魚種數量並不多,卻都是健康寶寶,期望該些生物透過自然繁衍、擴散,達到穩定平衡,並分布至全園區適合微棲地後,後續將視各分區現況商討是否需要人為協助,由下而上的建構完善生態系。

農博公園過去曾是空軍飛虎中隊的基地,休養20餘年之原營區經過雲林縣政府整頓已煥然一新,年底將作為農博基地,經過友善土地的工法,未來也可以降低廢水汙染,將當地的生活污廢水透過植物吸收,淨化成為乾淨的灌溉用水,讓廢棄基地成為生生不息且多功能的生態公園。

野放各種水族類原生物種。(圖/雲林縣政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