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七年級生張嘉郡 用夢想藍圖建設新雲林

記者陳佳雯/採訪報導

立法院第一個七年級生立委,出身政治世家,卻跟爸爸走不一樣的路,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本周接受《ETtoday新聞雲》的訪問,她雖然身材嬌小,卻時時刻刻充滿活力,她說當立委之前就已經為規畫好雲林發展的藍圖,目標是妥善運用雲林的特色,發展成台灣的北海道,想用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完成。

▼ 張嘉郡對於雲林的交通與治水投注大量心力,常常每個禮拜都在開會。(圖/張嘉郡提供)

身為雲林立委張嘉郡打趣地說,「她最喜歡跟鄉下的歐巴桑、歐吉桑聊天、拍照。」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出外打拼,都不願意老人住在一起,她說自己有空時常會過去看看他們,可以慰藉老人們孤單的心情。她認為雲林是個富有人情味的地方,到每戶人家裡都會泡茶請她喝,或是把糖果塞滿她口袋,雖然跟社區的老人聊天不是專業服務的形象,但希望藉此讓他們知道「我在這裡!」

張嘉郡說,雲林有超過半數人務農,跟都市年輕人相比資源的確少很多,因此她成立青年發展協會,舉辦一些藝文活動、聯誼以及親子座談等等,希望留在雲林的年輕人不要覺得自己在「孤島」,除此之外,協會亦常常邀請知名人士演講跟表演。青年發展協會成立4年多以來,很多民眾都自發性參與,希望自己能將立委的功能「除了問政之外,還能帶點東西回饋雲林。」

▼對於雲林的教育水準提升,張嘉郡也有自己的想法。(圖/張嘉郡提供)

談到未來雲林可以怎麼發展?張嘉郡說,「雲林居住環境很好,論發展,是一塊處女地,好山好水就像寶石,只要在交通跟教育方面的品質提升後,一定有辦法讓別人來雲林居住」,她認為這就像北海道重視原有的特質發展,不朝大都會方向走,這方面是東京無法相較的。另外她也舉自己的小孩為例,自己兩歲半的兒子已經認得許多昆蟲的名稱,如果能從提升雲林的教育水準方向著手,一定會有外地父母願意帶孩子來居住。

至於實際的發展計畫,她表示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在地民眾的自覺,配合政府的農村再生計畫。為此她已經舉辦過200多場座談會,過去政府不在意農村建設,這是虧欠農村的地方,現在農村再生計畫有10年1,500億的經費,總共有4千多個農村,希望在地民眾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改變社區環境,共同為社區付出,就好比種花種草或是把荒廢水塘變成生態池,她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也可以讓阿公、阿嬤們找到「生活的尊嚴」。

張嘉郡坦承剛從英國唸書回來時也不習慣鄉下生活,但她後來引用斗六市長謝淑亞的話,「雲林是一顆顆珍珠,若能把珍珠串連起來就很美」,鄉下有著豐富的人文故事,要如何讓他們說出這些故事?她相信只要社區變好了、長者們開心了,年輕人看到了開心的長輩與故鄉,看到充滿希望的雲林,這故事自然就可以傳承下去。

出身政治世家的張嘉郡談到自己選立委的過程,她說,一開始父親張榮味希望她朝著「經營派系」的老路,但她希望帶給鄉親們「願景」,她提到有人認為她在推高鐵設站這方向還沒結果,政治路就斷了,但她還是堅持這方向,認為交通能帶來發展。另外對於治水的問題,過去雲林沿海地區每逢下雨就淹水,現在卻都不會,就連莫拉克颱風也沒造成淹水,治水這方面的成果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也讓大家有目共睹。

張嘉郡說,雖然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堅持先有成果再來進行下一步,加上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慢慢完成心中所規劃的「雲林發展藍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