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

睡不好恐罹癌!醫激推「好眠3秘寶」 23點前就要上床

失眠的影響遠不止令人疲倦和精神不振。長期的睡眠不足會帶來醫生和患者都擔憂的嚴重後果。例如,失眠者的NK細胞減少超過50%,這大大增加了癌症的風險。同樣,失智症和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上升。對女性來說,失眠可能導致體重增加、皮膚皺紋和白髮;對男性而言,面臨疲勞駕駛的風險增加。學生苦讀卻因記憶力下降而白費努力。

男性心血管疾病恐不舉! 醫師揭「3原兇」比例高達86%

根據統計顯示,慢性疾病合併勃起功能障礙的比例平均都超過60%,是造成勃起功能異常的一大危險因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就分享了有關荷爾蒙、情緒壓力和慢性疾病對男性勃起功能的影響,提醒大眾保持心靈舒暢、照護心血管,才是對「兄弟」最好的照顧。

楊聰財/打呼真的會打死人? 鼾聲恐是健康警訊

睡覺是健康的第一根柱子,睡眠有養顏、美容、減肥、增智等多項功能,睡不好覺百病生。本文將針對要如何睡好覺、不要受打呼/打鼾干擾、避免猝死,提出說明以及解決的呼籲。

代謝症候群不是病 患者未來得慢性疾病機率高2至6倍

依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至64歲民眾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相當於4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且男性盛行率(30.4%)高於女性(19.7%);南投縣衛生局指出若有代謝症候群,未來得腦中風、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的機率,分別是一般健康民眾的2倍至6倍,應從及早預防。

假日別報復性補眠!醫推「最佳時機小睡」效果更好

工作一連苦拚5天,終於熬到假日能好好補眠休息,時常睡到「太陽曬屁股」才醒。重症科醫師黃軒引述多項國外研究指出,假日補眠可降低猝死威脅,甚至能改善認知功能。不過也有研究發現,假日報復性的補眠,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疾病風險。若要補眠,可趁著工作日的午後小歇,效果會比周末補眠更有效。

快訊/獨居病翁8樓墜落...搶救30分不治 警排除外力介入

新北市新莊區一名74歲鄭姓男子15日上午10時許,從中港路承租的套房8樓頂墜落,目擊民眾見狀立即報警,救護人員緊急將他送往部立台北醫院急救,經半小時急救無效宣告死亡,目前正聯繫家屬中,詳細原因待警方調查。

年輕美短貓吐舌喘不停!患慢性呼吸道疾病 竟是「二手菸」害的

抽菸對毛小孩有害!有隻年輕的美國短毛貓因為張嘴喘個不停,被飼主發現後緊急送醫。後來經過醫師一系列的問診和檢查後,發現貓咪因為太常吸入主人的「二手菸」,最終演變成呼吸道慢性疾病。慈愛動物醫院東森廣場分院院長朱道南也提醒,二手菸、人的精油等都會刺激毛孩呼吸系統,甚至造成永久性損傷。

疫情大反撲!醫點出「2癥結點」殺傷力極大 急勸1族群待在家

疾管署16日宣布Omicron正式進入第四波疫情!近日在Dcard上也有不少「天選之人」感受到這股新冠疫情反撲的威力,一堆人確診,紛紛哀號「疫情3年,我都沒確診,好不容易熬到解封卻換我確診」,釣出一票網友有感。腎臟科醫師洪永祥也在粉專點出「2癥結點」直呼對慢性病患者殺傷力極大,急勸腎友盡量待在家。

營養師大推「4種抗炎零食」!減輕慢性發炎,還有益腸道健康

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而有些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會使身體慢性發炎,營養師毛蕾就提醒,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不僅會讓人感到小病不斷、容易發胖,還容易引發各種慢性疾病,像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是癌症。她也分享,吃對食物能幫助緩解身體發炎狀況,她就推薦4種「抗發炎食物」,不僅有抗發炎、抗氧化作用,還很適合當作肚子餓、嘴饞時的零食吃。

26歲男一上車「冷氣開到最強」…下秒心肌梗塞!醫示警6種人超危險

近期連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特定族群若處於極端的溫度環境中,如辦公室、住家、自駕車或捷運等處,要當心空調溫度過低導致「心肌梗塞」。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孫德光醫師表示,近日戶外持續高溫,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可能因頻繁進出室內外劇烈溫差環境,有誘發心肌梗塞的風險。

林氏璧/兒童重症死亡率低 慢性病長者快接種!

12歲以下兒童,並不是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死亡率極低,不要過度擔心,反倒是越有多重慢性病的人,越是新冠染疫後高重症風險的人,所以快帶長輩去打疫苗才是根本之道。

症狀輕不代表輕症! Omicron病毒對慢性病患仍致命

新冠病毒的高風險族群除了年紀較大的長者外,患有氣喘、糖尿病及心肺疾病等慢性病患的人,也容易在確診後演變為重症,就算是輕症較多的Omicron病毒,對慢性病患者依舊非常致命。

你是健康的胖子?研究「結果超沮喪」:罹患這2種病機率增

現代人因生活壓力大,再加上三餐不正常,使得肥胖比例逐年升高,根據國建署統計,台灣45歲以上就有超過50%過重,甚至有肥胖問題。但有人會試圖說服「自己是個健康的胖子」,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引述研究指出,「健康胖子只是生病前的過渡階段,不該被視為一種正常現象」,身體長期累績過量脂肪會生病。

癱軟飲料店門口!阿伯送醫前不忘狂唸:青茶無糖少冰…警笑遞上

台中市一名61歲翁姓阿伯某日下午騎車外出買飲料,布料,抵達店門口時,卻疑似因中暑頭暈,四肢無力差點昏倒在地,巡邏警方見狀趕緊上前關心,但翁伯嘴裡仍不斷喃喃「青茶無糖少冰」,令員警莞爾決定自掏腰包買一杯青茶給翁伯喝。

你是豐腴還是肥胖症?肥胖症佔新冠肺炎死亡比例50% 醫師呼籲及早接受專業治療

日前第九、第十類對象已陸續接種疫苗,第九類對象為「19歲至64歲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族群、罕見疾病或重大傷病」,林青榖診所院長林青榖醫師表示,肥胖症患者染疫風險比一般人要高,而他也指出,肥胖症已經是一項專門的學科,也有肥胖醫學專科醫師,呼籲肥胖症患者族群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士林85歲獨居婦失聯 破門驚見陳屍在床!里長轟:防疫像沒政府

疫情嚴峻頻傳高齡者在家猝死!22日下午4時許,北市士林區天祿里里長李錦琿接獲民眾來電,表示里內1名85歲陳姓婦人失聯,他連忙報案同步聯繫家屬前往老婦住家,經鎖匠協助下破門進入,卻發現老婦已陳屍在床上。里長提出疑問,警察為何拖了1小時才到,明明才距離3分鐘路程而已,真的太誇張,同時也痛斥政府「防疫像沒政府,卻有人領薪水!」

胖女患膽結石率飆7倍!醫曝10種人=石頭製造機...吃抗生素也慘了

現代人因為吃下高油脂飲食、缺乏運動,加上三餐不定時,很容易造成膽結石形成,然而本身如果有高風險疾病,例如血脂肪異常、糖尿病、肝硬化等族群,也容易有膽結石形成!醫師提醒,如果有長期出現反覆腹痛的情形,一定要去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寒流害31人猝死!醫憂曝5大「隱藏版危險群」:看起來都很健康啊

台灣寒流來襲才24小時,全台灣,已有31人猝死。相當於每1個小時,都會有人猝死⋯⋯。我們在急診,在加護病房裡,尤其在冬季期間,常常有猝死病人送過來。如果是之前沒有任何病史、沒有三高、無肥胖,有些還沒有抽菸或喝酒,如果是在壯年時期(<60歲),家人通常會問:「怎麼會這樣?」「剛剛或昨晚明明還好好的?」「醫生,他健康得很,你有沒有判斷錯誤,他哪有可能會心肌梗塞?」

小心變胖、染病!醫揭「開燈睡覺」4大危害:開電視入睡也一樣

許多人小時候有睡覺一定要開燈的習慣,尤其是自己單獨一間房的孩子,父母通常會在孩子房間內放盞小夜燈,讓怕黑的孩子能夠睡得著,但您知道開著燈睡覺其實會影響睡眠的品質嗎?本文將帶您了解為什麼開燈睡覺並不是個好選擇。

「168斷食」恐致死!醫曝「3種人千萬別試」…瞬間心肌梗塞風險高

「間歇性斷食」近年來非常火紅,更被稱為近年來最強的剷肉方法,主要透過調整進食的時間來改善體態,分別有18/6、16/8、14/10三種方式,分子為禁食時間,分母為進食時間,在國外有研究顯示,間歇性斷食可以降低血壓,有助於減肥、延長壽命,但有3種人千萬不要輕易嘗試。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