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雙年展

遠見/曾志偉「佛系」建築 遠征威尼斯雙年展

略帶涼意的春日午後,離開捷運士林站短短十分鐘車程,在至善路的一處小山坡下車。循著階梯往上,沿途盡是年代感十足的老家具和洋溢南洋風情的藝術品,一處彷如農業溫室和民宅交錯的奇異空間出現在眼前。

LIFE・經典/「台灣郊遊」前進威尼斯雙年展 打造與自然共存的詩意建築

每年讓義大利水都威尼斯更具藝術氣息的雙年展,日前公佈2020年建築雙年展的主題是「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我們將如何共生共居)」,點出未來居所的前進特質,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日前也宣佈由自然洋行提案之《台灣郊遊_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畫》獲選為本屆台灣館代表之參展團隊。

在威尼斯,哪個迎面而來的旅人 身上不帶一點殘缺?

人們在世界上走了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在各項經歷中有個別的探索與思考,無論對人對己,越是深入了解,越難清楚以某種概略方式描述清楚。

LIFE・經典/美國藝術家愛「檳榔西施」 城市的斑斕與異樣美也很迷人

5月初為期半年的藝術界大事「威尼斯雙年展」揭幕,Swatch於上海和平飯店藝術中心駐點藝術家Tracey Snelling,也以充滿拼湊城市面貌的作品參展,多年來她創作精細立體的模型,結合影像、具型物與雕塑等的融合,呈現出一個城市複雜與多元混亂的面貌,看起來有點酷酷的她,對台灣檳榔西施很有興趣。

LIFE・經典/「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 2019威尼斯雙年展用「錯誤」反思世界

威尼斯除了古典華麗的建築、美麗的河道與輝煌的歷史,雙年展的舉辦,也把這個城市晉身到現代藝術的核心地位,第58屆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日前公佈以「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為主題引發討論,因這句話的英文含義,其實帶點詛咒意味,且來源可能是中西語言產生的一場誤會。

把威尼斯戴在手上 Swatch發表THE FLAGS現代藝術錶款

Swatch近期與英國藝術家Joe Tilson合作,推出限量藝術錶款THE FLAGS,90歲高齡的Joe,也親自出席威尼斯花園區展館的發表會,錶帶上的幾何圖像發想,來自威尼斯教堂的外牆,透過解構重新詮釋出建築風光,這讓該錶款擁有獨一無二的風景,如果你喜歡威尼斯,最好記住這個名字「THE JOE TILSON VENETIAN WATCH」,它將成為你與其他人不同品味的獨特配件。

趙天麟學習瀨戶內海 打造高雄成頂尖藝術之都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逐步端出政策,想要全力提振高雄經濟發展,讓高雄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近日走訪日本,以世界知名瀨戶內海藝術季為標竿,未來也要邀請頂尖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到高雄,透過藝術帶動觀光經濟。

2017威尼斯雙年展 參展雕塑家李光裕向海明威致敬

2017年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除了有行為藝術家謝德慶代表台灣館出征外,雕塑家李光裕也受聖馬利諾國家館邀請登上國際,同台高喊藝術萬歲。台灣4月29日至6月11日台北采泥藝術同步展出。

全球暖化加劇 水淹威雙吐瓦魯館

全球暖化加劇,冰川大量融化,位在南太平洋上的島嶼吐瓦魯地勢低窪,未來五十年間可能慘遭海水淹沒。台灣藝術家黃瑞芳在威尼斯雙年展設計一座游泳池,中間有兩條交叉的步道,但水會逐漸溢出,弄濕人們的鞋子與褲管,反映吐瓦魯面臨海平面持續上升,生存空間被剝奪的處境。

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館 十個海洋議題

新加坡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海運中心,平均每12分鐘就有一艘貨船進出港口,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人們經常見到工人操控大型機械搬運貨物、貨櫃堆滿港口的景象。但新加坡藝術家林育榮拍攝紅樹林潮間帶、度假海島等錄像,呈現不一樣的新加坡海岸風情。

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 光影詮釋尼采哲學

即使科技日新月異、文化高度發展,戰爭與環境災變仍不斷發生,人們的苦難彷彿從未停歇。香港藝術家曾建華運用光影,創作大量重複的圖像與元素,讓人們體驗看似變化多端卻無限輪迴的視覺感受,暗示苦難不斷發生、不會結束。

威雙韓國館 想像未來的科技發展

人們對未來充滿無限想像,可以日行千里,瞬間抵達目的地,或隨心所欲地漂浮,俯瞰美麗的風景。韓國藝術家文敬媛(Moon Kyungwon)和全浚皓(Jeon Joonho)創作錄像裝置,敘述科技在未來高度發展,人們能超越時間與距離的限制,前往世界各地。

網路監控全世界 威雙紐西蘭館的秘密力量

當一個國家透過科技與網路監控各國,掌握軍事與外交情報,就等同佔領全世界。紐西蘭藝術家西蒙‧丹尼(Simon Denny)創作一隻禿鷹,展翅高飛時,緊抓著地球儀不放,而禿鷹是美國的國鳥,象徵美國意圖掌握全世界。

威雙北歐館 隨音樂起舞的藝術計畫

聲音能左右情緒,失戀時聽情歌平復心情,狂歡時隨搖滾樂擺動身體。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舉行一場音樂會,藝術家諾門特(Camille Norment)演奏風格輕快、雀躍的曲子,讓人們心情變得亢奮、欣喜若狂。

威雙法國館 會移動的心靈綠洲

樹總是默默佇立,為人們遮蔽陽光、抵擋風雨的威脅,也是讓人們放鬆休息的地方。法國藝術家慕吉諾(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像位魔術師般,讓原本靜止的樹木可以隨機走動,成為會移動的「心靈綠洲」。

威雙美國館 精靈與大自然共存的故事

過去,人們相信大自然存在著精靈,這些精靈擁有神秘的力量,能聽懂小鳥的鳴唱、風的低喃。美國藝術家瓊‧喬納斯(Joan Jonas)將孩子裝扮成精靈,在森林與海洋中走動,象徵人們重新親近自然,用純粹的心靈與大自然交流。

威雙德國館 為失業勞工發聲

德國自1950年代以來,將威尼斯雙年展作為探索德國歷史與身分認同的藝術空間。今年,德國館以「工廠」(Fabrik)為題,邀請五位藝術家打造一座虛擬工廠,以錄像、數位動畫、裝置藝術等媒材,呈現全球化下各國失業問題、勞工遊行示威、非洲難民等議題。

威雙瑞士館 自然與人造物的交集

人們塗抹粉餅、腮紅、BB霜等化妝品,讓膚色粉嫩、白皙透亮,看起來更健康。瑞士藝術家羅森克朗茨(Pamela Rosenkranz)用化學材料製作膚色液體,呈現人們為了讓氣色變好,卻塗抹人工合成的彩妝品。

威雙荷蘭館 一間土壤博物館

人們雖然每天走過土地,卻從未思考土地能有多少不同的顏色。實際上,土壤因為氣候、環境、生物影響程度不同,呈現灰、黑、紅、褐、黃以及青色。荷蘭藝術家赫曼.弗里斯(Herman De Vries)蒐集世界各地的土壤,把這些土壤製成作畫顏料。

威雙澳洲國家館 述說走錯路的時代

全世界的未來會如何?今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以「全世界的未來」(All the World’s Future)為題,反思自工業社會後,人們面臨科技高速變化、環境災變與戰爭苦難等的焦慮,未來該何去何從。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