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人工關節

人工關節

走路長期「重心放右腳」 53歲女膝蓋磨損需人工關節置換

53歲林姓婦女覺得右腳膝蓋疼痛無力、蹲不下去,至門診就醫發現膝關節退化;醫師發現她走路姿勢不正確,詢問後得知她工作時左腳曾不慎踢到鐵條而受傷,因疼痛故走路長期重心多改放右腳,可能就是導致右膝軟骨磨損的原因,隨後確診右膝退化性關節炎,在安排「半套」人工膝關節置換後,疼痛感消失、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男子換人工關節膝蓋腫如饅頭 植入「3D列印模具」阻斷感染

員林一名81歲江姓老翁去年在外院接受右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時隔數月,右膝罹患蜂窩性組織炎、腫如饅頭,吃了抗生素也無效果,走路劇痛如同刀割。江翁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移除人工關節並先置入「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阻斷感染,傷口紅腫也消退。

《全明星》錢薇娟20年舊傷讓她「只能動嘴巴」! 51歲放手一搏動手術

「錢姐」錢薇娟縱橫球場20年,在球場上留下許多光輝紀錄,身上卻也因此留下許多疼痛傷疤,隨年紀漸長,肌耐力不如從前,過去舊傷一一復發且疼痛感強烈,她無奈地說,這些傷痛讓她執教時幾乎「只能動嘴巴」,無法親自示範成為遺憾。

她裝人工關節突「腳軟」倒斑馬線 女警圍三角錐防二度傷害

北市中山區27日下午5時許,在中山分局前有1名婦人過馬路時,竟然直接撲跌在斑馬線上,民眾見狀立刻跑進分局求助,警員立刻到場通知警力支援,並且拿三角錐警示被免車輛撞上婦人,最後由警方協助,通知救護車將婦人送往醫院。

她無法跪…默念1句「大甲媽祖聽到了」 轎班員秒讓位:不是要扛轎?

大甲鎮瀾宮媽祖展開9天8夜遶境進香。一名女網友感動直呼,因裝人工關節,無法體驗鑽轎底的機會,看著媽祖近在咫尺,便失落喊話「我不能跪,真的好羨慕信眾。」不料下秒,轎班人員挪出空間,直呼「妳不是要扛轎?」真相曝光後,讓大批網友震撼狂呼,「一般都不會給女信徒扛轎的!」

經正前位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不傷肌腱復原快

53歲翁小姐有跳國標舞的習慣,因車禍導致左側股骨頸完全位移性骨折,台南市立醫院骨科張浩銘醫師考量患者年紀較輕且有運動習慣,建議「經正前位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當天立刻開始簡易復健,隔天便可下床使用助行器,兩週後即正常行走,並開始練習國標舞基本動作,目前已回復到原本的日常生活。

最難掛號醫師呂紹睿 預防醫學台東教智慧護膝保健

被媒體冠上「全台最難掛號的醫師」─呂紹睿,對他而言卻是一個對病人不捨的心理負擔,讓他萌起「預防醫學」的動力,用出版書籍、演講教民眾「智慧護膝保健」,避免過度使用或不當姿勢而磨損軟骨,東區首場在2月27日下午於慈濟台東靜思堂舉辦「護膝333 健康真簡單」心靈講座。

換人工關節就好? 醫揭「退化性關節炎3迷思」別再信了!

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行動不便、殘疾的原因之一。根據臨床觀察,不少人對退化性關節炎仍存有迷思,包括「是正常老化、吃止痛藥就好、換人工關節即可」。但醫師提醒,吃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更沒辦法延緩老化,而人工關節也只適用於重度關節炎,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

走路「骨頭喀一聲」診斷竟是骨癌 醫師提醒把握黃金治療期

一位60歲的吳女士,走路時突然聽到「喀」的一聲,鼠蹊部便痛得無法站立,緊急送醫後經醫師診斷發現可能是髖關節的股骨頸「病理性骨折」,便是因為骨頭被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等疾病侵蝕關節造成缺損變形,甚至骨折,需要將腫瘤細胞切除,醫師提醒,人工關節可代替關節恢復行走,呼籲應把握黃金治療期!

成功保留膝關節 截骨矯正手術代替破壞性人工關節換置術

52歲張先生是一位熱愛運動的好手,但左側膝蓋疼痛常達1年之久,最近症狀加劇,每步行一小段路就需歇息,甚至疼痛到無法動彈,經安南醫院骨科許峻誠醫師檢查,發現張先生內側膝蓋軟骨磨損併有膝關節內翻,經高位脛骨截骨手術保留原有膝關節及改善膝蓋變形,術後2個月即可正常行走。

膝蓋疼痛跛行竟是「半月板破裂」 手術助矯正不用換人工關節

很多膝蓋疼痛的患者會害怕要換人工關節,其實近期已經有不少技術朝向「保膝」方向發展。一名50多歲女性,因為膝蓋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讓膝蓋持續疼痛跛行,後來採取高位脛骨截骨手術來矯正膝蓋骨關節,讓她在不用置換關節的情況下順利擺脫疼痛,行動自如。

希米露/風險好大的新潮醫療─《尖端醫療的真相:你安全嗎?》

《尖端醫療的真相:你安全嗎?》是近期看過最震撼的紀錄片,目前爛番茄滿分好評。片中探討避孕器、人工關節、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人工網膜等醫療技術,已經出現的現實問題,提醒觀眾「尖端科技」有潛在的風險,「你所不知道的,可能會傷害你」。

新一代人工膝蓋,關節不卡卡

老化最殘忍的地方是,它不是一次性的到來,而是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衰弱。令人十分擔憂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更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疾病,擔心有一天不良於行,影響了生活品質,人生從此變黑白。

關節退化年齡層降低!醫揭3大關鍵原因「愛重訓當心了」

你有關節疼痛的困擾嗎?根據調查,國人關節炎盛行率約15%,相當於350萬人深受關節疼痛所苦,其中又以「膝關節」最多。過去膝關節問題較常發生在年長者,但近年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醫師指出,肥胖、過度運動(如重訓、跑馬拉松和爬山等,都容易讓膝蓋長期負重過大,再加上普遍人都特別會忍,往往就醫時都關節都已經過度磨損了。

網傳「骨水泥」是在骨頭灌水泥? 食藥署急闢謠!

近日網路謠傳,置換人工關節時用的「骨水泥」,是指在骨頭裡灌水泥。對此,食藥署緊急闢謠表示,骨水泥是指醫療專用的特殊材質,用來填充塌陷的脊椎骨或是加強人工關節與骨頭之間的固定,千萬不要為了不實謠言影響治療。

軟骨磨損不用換關節 間質幹細胞幫你培養新的「塞回去」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人工關節置換率也逐年上升,雖然有人術後可恢復行動能力,但未來可能面臨沾黏或排斥等問題。醫師表示,目前醫學技術已可從脂肪中抽取「間質幹細胞」進行分化,未來可製成軟骨重新植回體內,有望減少至入異物的排斥反應,該項技術也可用在心血管修復上,對於有家族性中風族群也是一大福音。

術後人工關節不卡卡 2招復健...物理治療師示範給你看

年近七旬的楊先生,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影響行走功能,連他最愛的散步都被迫放棄,因此決定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原本以為術後即可正常行走,但還是覺得膝蓋卡卡及腿軟,因此很沮喪,經過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他進行復健運動,總算漸漸恢復正常行走能力,不時在社區散散步,享受休閒時光。

膝蓋退化一定要換人工關節? 翁膝軟骨壞死竟免換還能走

膝關節退化只能靠換人工關節?一名68歲病患去年膝蓋開始莫名疼痛,診所都只開立消炎藥治療,但症狀絲毫沒改善。就醫檢查發現右膝軟骨已局部壞死,有膝關節退化的情形。該病患以為自己必須換人工關節,沒想到醫師透過「脛骨截骨矯正術」治療,讓他免換人工關節也能從事健走和游泳運動。

人工關節「再置換」易殘廢 台灣領先亞洲推「登錄制度」

全台有95%的老年人飽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此時就需靠置換關節恢復行動能力。根據健保署2007年至2014年統計,膝關節與全髖關節的5年再置換率,卻比第1年高出3倍左右。為了降低置率,健保署自今年1月起領先亞洲,與醫界合作推動「人工關節登錄制度」,找出再置換率較高的醫療院所進行輔導。

關節出血易磨掉軟組織 血友病患20歲就換「人工關節」

7成血友病患出血部位好發於關節,長期下來易使關節磨損變形,嚴重時更會影響行走功能,還曾有患者年僅20歲,就需更換人工膝關節。醫師表示,一般血友病患者多接受預防性治療,也就是出血後再打凝血針,但近年來推出的預防性治療,只要每週注射1~2次凝血因子,即可讓患者維持一定的凝血能力,降低自發性出血風險,保護病患關節不受傷害。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