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台經貿制裁「有選擇性」 李志強:520前「以商逼政」更明顯

▲大陸商務部,商務部大樓。(圖/CFP)

▲大陸商務部「提前」一個月公布反傾銷調查結果。(圖/CFP)

記者任以芳/台北報導

大陸商務部今(19)日傍晚公告,對於原產於台灣進口聚碳酸酯(PC)進行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產品存在傾銷,明20日起對調查產品徵收反傾銷稅。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李志強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採訪直言,大陸方面預料在520之前的一個月內「以商逼政」的手段會更多,經貿施壓上面會有選擇性,挑選殺傷力小且有替代性的產品,像是針對台灣電子業,尤其是半導體等供應鏈絕對不會動手。

大陸商務部2022年11月對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展開反傾銷調查,2023年8月14日公告,認定存在傾銷,並致使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以「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僅奇美、台化等4間公司保證金比率在20%內,其餘廠商須負擔22.4%比率的保證金。

同年11月,台灣2024大選倒數時刻,陸商務部又公告,鑑於本案情況複雜,根據《反傾銷條例》第26條的規定,決定本案的調查期限延長至2024年5月29日,最終調查報告提前今日4日19日出爐。

▲▼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李志強            。(圖/記者任以芳攝)

▲李志強分析520之前,大陸對台經貿制裁更多是「以商逼政」的形式 。(圖/記者任以芳攝)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李志強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採訪首先直言,預估接下來一個月大陸會持續的出手,主要給新政府一些壓力,最終看賴清德就職演說是否釋出一些善意。

大陸方面如何持續對台經貿施壓?李志強分析,近年大陸施壓情況確實越來越加重,之前針對ECFA農漁產品,台灣影響損失十分明顯,但對大陸來說影響較小,因為這些產品都有「替代性」。

李志強進一步點出大陸方面還是有「弱點」,比如仰賴台灣許多電子業供應鏈,這些是重要產品沒有「替代性」,像是電子組裝零件產品,甚至是對台晶片需求,因此大陸對台經貿制裁還是有「選擇性」。

至於外界預測大陸下一步針對鋼鐵或紡織,李志強還是認為大陸會選擇對自己殺傷力較小商品進行制裁,比如ECFA早收清單石化產業,對於以大陸市場占比較多的台灣企業來說,衝擊十分巨大。

「反觀大陸去年整體傳統產業表現不佳,包括紡織業、房地產,甚至拖累到台對陸鋼鐵和水泥出口量。」李志強指出,現在外界追求經濟發展復甦,重點放在電子業,如果大陸進行相關經貿制裁,對台灣影響相對比較少,反倒對大陸內部相關產業影響很大。

預料大陸方面不會改變經貿施壓手段,李志強分析,大陸方面只會挑選對自己影響較小的方向去著手,最終「以商逼政」、「以民逼官」這方面手段只會越來越加深。

李志強也認為,政府大可不必在電子產業上「反報復」大陸,只會傷害到自己,畢竟目前很多台商在大陸設廠,但近幾年也有台商工廠外移東南亞、印度。去年台灣去大陸投資金額創歷史新低,大約是30多億美金,未來透過市場力量,兩岸經濟會有一個緩慢轉變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