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與查理蒙格「只做2件事」打造一流企業:不要妨礙經理人工作

▲▼美國百億富翁、股神巴菲特的多年好友及生意夥伴蒙格(Charlie Munger)。(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股神巴菲特與老戰友查理蒙格(右),如何管理世界一流的企業,打造投資帝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股神巴菲特的老戰友、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於美東時間28日(台灣時間29日)逝世,享耆壽99歲,消息一出傳遍全球,各界紛紛悼念「投資界失去一位智者!」許多財金媒體及專家也回顧查理蒙格生前事蹟。而巴菲特曾透露,他與查理管理公司「職責只有2項」,一是吸引並留住優秀經理人;二是「避免妨礙他們工作」。

處女座的巴菲特和摩羯座的查理蒙格,兩人在1959年一場聚會遇見後一拍即合,成為合作夥伴與摯友,一起創建「投資帝國」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搭擋將近60年。在時報出版《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23全新增修版〕》書中,股神巴菲特也多處提及他的老戰友查理蒙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究竟兩人如何管理公司,打造出世界一流企業?巴菲特在書中曾經揭露,「查理和我真正重要的職責只有2項」,其一是「吸引並留住優秀的經理人,由他們經營我們的各項事業。」其二就是,「避免妨礙他們工作。

巴菲特解釋,這些優秀的經理人通常來自我們收購的企業,早在認識我們之前,他們已經是明星經理人,經歷過各種商業環境的鍛鍊,因此不需要親自去下指導棋。他舉例,「如果我的工作是管理一支高爾夫球隊,而傑克.尼克勞斯(Jack Nicklaus)或阿諾.帕瑪(Arnold Palmer)願意為我效力,我是不會去教他們如何揮桿的。

巴菲特說,查理和他都明白,「只要找對球員,幾乎所有球隊經理人都可以表現出色。」而他也認同奧美廣告天才創辦人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的理念,「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雇用比我們弱小的人,我們將變成一家侏儒公司。反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雇用比我們強大的人,我們將成為一家巨人公司。」

他透露,這種管理方式帶來的好處,就是可以輕鬆地擴展波克夏的事業版圖。縱使有一些管理學專著指明,每一名主管只能管理多少名下屬,但這種理論對他和查理沒有什麼意義。

「如果你手下的經理人正直能幹,對所經營的事業滿懷熱情,那麼你就算再多管十幾位、甚至更多這種經理人,也能應付裕如,有時間睡午覺。相反地,如果你手下的經理人狡詐、無能或無心工作,只要一個就夠你操心了。倘若我們找到的經理人都具備波克夏既有經理人的稀有特質,那麼即使我們的經理人數目倍增,查理和我也完全能夠妥善管理。」

▲▼時報出版《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23全新增修版〕》。(圖/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23全新增修版〕》,巴菲特多處提他與合夥人查理蒙格的理念。(圖/時報出版)

他們只會跟自己「喜歡且欽佩的人合作」,也絕對不在背後指手畫腳,就像不需要告訴明星職業打手怎麼拿球棒、何時揮棒,如果一直指指點點,他相信絕大多數的波克夏經理人很可能早就不幹了,因為這些人有75%本身都很富有。

除此之外,他與查理還廢除了執行長這職位「常有的繁文縟節和無益的活動」,讓所有經理人都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行事曆。他們只交給每位以「3項假設」來執行任務,「1、自己是公司唯一的股東。2、公司是自己和家人目前與未來唯一擁有的資產。3、至少未來一百年都不能出售公司,或與其他公司合併。很自然地,我們也告訴他們,不要讓會計方面的考量影響決策,哪怕只是輕微的影響也要避免。我們希望波克夏的經理人考慮真正重要的事,而不是去想這些事將如何反映在財務報表上。」

他們希望經理人盡可能以「提升長期價值」為經營目標,而不是為下一季的盈餘費心。當然不會去忽略公司眼下的業績,但從不希望旗下事業「為了爭取短期績效,而犧牲長期競爭力。」

巴菲特說,每一天,波克夏旗下事業的競爭地位,都會以無數種方式變得強一些,或弱一些。「如果我們滿足顧客,撙節不必要的支出,改善產品和服務,公司將變得更強。相反地,如果我們冷待顧客或放任成本膨脹,我們的事業就會衰敗。每天來看的話,我們的行動產生的作用細微到難以察覺,但長久累積下來,效應是極大的。」

他們看見,當「長期競爭地位」因為這些細微的行動而增強時,將這種現象稱為「拓寬護城河」(widening the moat),「如果我們希望10年或20年後擁有強健的事業,我們就必須這麼做。當然,我們總是希望短期內賺更多錢,但如果短期與長期目標有衝突,則必須以拓寬護城河為優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