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後遺症將浮現 學者示警:陸外貿表現有下滑風險

▲中美關係,美中關係,中美貿易戰。(圖/路透社)

▲中美貿易戰。(圖/路透社)

記者陳政錄/台北報導

面對貿易戰陰霾和結構轉型挑戰,大陸去年總體經濟表現持穩,但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大陸所)所長劉孟俊日前受訪示警,去年下半年「提前出貨」效應結束後,今年上半年大陸外貿出口表現可能面臨下滑風險,並認為大陸應會推動較針對性的刺激型財政政策,維穩經濟成長。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1月中旬公布的統計數據,按美元計,2018全年進出口總值4.62兆元,年增12.6%,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對美國貿易順差達3233億美元,較去年增加17.2%,連續第二年創歷史新高。經濟成長率方面,2018年全年6.6%雖創28年新低,但完成6.5%的年度目標。

▲▼洋山深水港四期。(圖/記者陳政錄攝)

▲大陸今年外貿表現可能下滑。圖為洋山深水港四期。(圖/記者陳政錄攝)

不過分析此情況,除進口面大陸透過推動一帶一路刺激,劉孟俊認為,出口面主要因美國去年中起,陸續推出對華增加關稅清單,導致瘋狂的「提前出貨」效應所致,今年將會減緩,甚至導致大陸外貿表現在今年第一季即出現「斷崖」落差。

事實上,觀察2018年12月單月的大陸外貿表現,進口較去年同期衰退7.6%,出口也下降4.4%,已出現疲軟表現,大陸經濟學家鄧海清也坦言,2019年大陸將面臨巨大貿易壓力。

劉孟俊直言,中美貿易爭端打亂了大陸包括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製造2025等經濟轉型措施的五年、十年長期計畫步調,在此一下,只能「借力使力」,加快突破性改革的步伐,推翻過去政策下產生的利益團體,提升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圖/記者許雅綿攝)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圖/記者許雅綿攝)

劉孟俊認為,事實上近年大陸推動的國企、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有提振民營經濟的精神,但實際情況常是引導資金去「救」國有經濟,而非完全打破國有企業的保護傘,或是擴大對民營經濟開放,因此若能藉此時間點有所突破,加上近期多向助推民營經濟解決資金難題的政策,不失為一個契機。

適逢大陸全國兩會將在3月舉辦,劉孟俊提到,民營企業是在貿易爭端上,於出口面最容易受到衝擊的群體,因此若能提振民營經濟,將有助解決失業口問題。同時,在今年初大陸中央為維穩經濟,採取相對寬鬆財政政策的背景下,考量近年房市泡沫風險增加,大陸官方應會更重視資金的引導,譬如導向民營經濟,另在基礎建設上,更注重實質效益,或善用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