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打壓31項惠台措施如皮球 越壓反彈越大

▲▼總統蔡英文。(圖/記者陶本和攝)

▲總統蔡英文。(圖/記者陶本和攝)

記者蔡浩祥/特稿

大陸今年初公布31項惠台措施,行政院祭出8大策略39項措施反制,陸委會更是伺機而動,透過各式管道蒐集、監控與追蹤研析相關資料,準備在520前夕出手「點破」惠台31項措施的落實層面。不過,隨著赴陸發展的台灣民眾越來越多,在政策有感的情況下,蔡政府打壓31項惠台措施只怕像皮球一樣,越是打壓反彈就越大。

不同以往,31項惠台措施除給予台商投資及土地優惠,也向教育、影視、金融及醫療等一系列專業人才招手。由此可知,大陸「操之在我」的對台工作,已逐漸從過去的傳統台商,轉為專業人才的挖角,如何因應人才流失,成為蔡政府首要課題。

「人才赤字」已成為台灣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根據國發會的報告指出,2020年後,台灣每年勞動力可能減少7、8萬,足見人才問題已不單純是產業議題,更涉及到台灣的國家安全。

以台灣自豪的半島體產業來說,大陸已成立3000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1.4兆)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陸方考量藉「進口替代」方案,減少對國外產品的依賴,發展自主半導體產業,這對台灣半導體人才出走,又是一大考驗。

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超過30年,上、中、下游供應鏈完整,加上台積電、聯發科等世界級半導體企業,半導體方面人才眾多,自是陸方首要獵才對象,砸下重金、給予一切便利自是必然。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圖/記者蔡浩祥攝)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圖/記者蔡浩祥攝)

不僅是大陸,南韓、香港、新加坡也都在積極吸引專業人才,持續挖角的背後,台灣競爭力勢必受到影響,長年下來的流失,只怕蔡政府擋都擋不住。

無奈面對大陸「刨根吸菁」戰略,台灣民眾紛紛赴陸找機會,目前蔡政府幾乎拿不出有效辦法,在各方面條件不如大陸的情況下,打壓似乎是唯一辦法,但過度打壓只會適得其反,打「呼籲牌」又能堅持多久,沒人知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