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時掉光牙齒!「難逃泥潭龍」幼時吃肉長大吃素

▲難逃泥潭龍的化石。(圖/翻攝自《當代生物學》網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等國科學家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新疆發現了一種幼體長牙、成體無牙的恐龍,因為牠們當初都是因為掉入直徑2到4公尺的泥潭死亡,所以於2009年被命名為「難逃泥潭龍(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同時牠們的食性也相應從雜食轉變成植食,這些發現可能成為「鳥喙演化」的重要線索。

新華社報導,這批恐龍化石最早於2001年在新疆五彩灣地區發現,隔年又在同一地點找到2具保存幾乎完整的亞成年骨架。2005年時又意外找到了12件骨架。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王爍說,「牙齒在個體發育中丟失,在現生動物裡雖不常見,但也有不少例子,比如鴨嘴獸以及一些魚類。但此次的確是在爬行動物當中第一次觀察到這個現象。」

王爍指出,「當標本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最開始都認為,長牙的幼年個體和不長牙的成年個體屬於2種不同的動物,牠們似乎都屬於角鼻龍類。但是當我們開始詳細研究化石時,我們發現牠們在很多特徵上都一致,只有牙齒和其他一些個體發育特徵不同。這使我們感到困惑。」

分析難逃泥潭龍的標本,牠們的所有牙齒應該是在出殼後的第一年全部「丟」光的。剛出殼的幼體嘴裡至少有42顆牙,到半歲時這些牙只剩下34顆,到接近1歲時牙應該全部消失。

同位素證據顯示,在牙齒「丟失」的同時,這種恐龍的食性也發生了劇烈變化。「長牙的幼年個體是雜食性的,而不長牙的亞成年和成年個體則是植食性的。」王爍說,「這說明這種動物的消化系統,甚至是代謝方式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回答的科學問題之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