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浪費工作時間!會議中,其實只需討論2件事

▲公司一天到晚花時間在開會,但真的有達到應有的效率嗎?(圖/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台北報導

「從進入職場30多年以來,我已累積數以百計次的開會經驗,但實際歸類下來,只有5種溝通模式反覆進行,其中僅有2種能帶來具體效益。」知名專家教練與顧問克里斯蒂娜•卡曼弗(Christine Comaford)接受富比士(Forbes)訪問時這麼說道。究竟他口中的2種溝通模式是什麼呢?答案就是請求(Request)與承諾(Promises),請見以下說明:

請求 – 當你需要向工作夥伴請求資源或協助時,就應清晰、準確地列出具體需求,並避免含糊不清的表達方式(例如:能不能提供我重要廣告業主的資料?),應直接精確表明(能否請你在星期五4點以前,提供我前50大廣告業主過去5年在美國的廣告金額報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承諾 – 若請求者已清楚交代工作需求,承諾者就該確保在時間範圍內,能如期完成工作事項,這時,會議主席的扮演的角色就相當重要,若他能詳盡記錄所有會中的請求和承諾,並在會後總結出這些紀錄,分送給團隊的每位成員,就能讓所有員工瞭解所有案子的代辦事項及執行時間表。

至於其他3種較沒效率的會議溝通方式,在職場上仍經常發生,例如資訊分享、個人分享,或是辯論、決策或觀點證明。很多時候,這些動作能透過電子郵件和社交網路討論就能達成目的。辯論及分享是相當有意義的活動,但不該安排在會議中進行,「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解決在會議中詳細的問題,而是用來分配工作任務。」

▼圖左為有效率的會議型態,將重點放在請求與需求上;圖右為沒效率的會議型態,大多時間都在分享資訊、交流論點等等。(圖/翻攝自inc.com)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