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 達賴喇嘛引領邁向智慧的階梯

文/《智慧的階梯:通往幸福的密道》、高寶書版、翁仕杰

達賴喇嘛已經為我們指出通往幸福人生的密道,只要你願意踏出一步,登上智慧的階梯,自然就能照見心性的奧祕。

達賴喇嘛以一位長久修行過來人的身分,分享在菩提心的修行中如何化困境為轉機。他開門見山地告誡我們,不能期待生活中所遭遇到的挑戰會自動改變,但只要我們改變對這些情境的態度,就能不再躲避困難,勇敢面對,把危機視為自我改善提升的良機。

佛陀的教法帶給我們很大的好處,這些教法以一種非常特定的方式提到了我們的問題,當然它們也和其他教師與修行道有所共鳴,像是愛心、慈悲、布施、誠實、親切、慷慨、利他心、喜悅心和寬恕等等,都是被多數人承認和讚賞的品德。佛教極力強調要把這些美德發展到極致。達賴喇嘛的教導沒有一樣是容易的,都需要努力下功夫才行。佛陀自己也努力修行到幾乎快死掉的地步,但回報卻很大,無法加以衡量。──李察‧吉爾

【中譯者導讀】照見心奧祕

這是一本有關佛教哲學的書,很難一讀就懂。由於蘊藏了深厚的精神奧祕,需要不捨不棄的持續鑽研,才能領略出內涵豐富智慧的微言大義。也許一開頭這樣說,會讓你產生挫折感。但請你不要馬上放棄,因為只要你認真研究,用心思維,一定會有先苦後甘的回味無窮,開始嚐到智慧的甜頭,因而愛不釋手,一讀再讀,溫故知新,進而心領神會,有所證悟。這就是當今世界心靈導師達賴喇嘛所出版的每一本書特有的法力與魅力。

達賴喇嘛不僅是身為持有西藏佛教古老教法傳統的最高權威,也是全球佛教徒最被景仰崇拜的佛教導師。他使用口語白話,把深奧嚴謹的佛教義理說明到非佛教徒都聽得懂,可以說是最能以通俗方式推廣佛法的大師。這個成就來自於他完成了最嚴格的藏傳佛教經論教育,然後又以最開放的胸襟學習現代科學知識,通曉當代人類各種主流議題,使他成為兼具傳統與現代學養、開啟溝通東西文明的最佳管道。

達賴喇嘛所解說的佛法,沒有拗口難解的專門術語,一般人都能聽得懂。即使是像本書的主題:佛教宗派義理哲學,已屬專業的佛教學術研究範圍,他都能用現代人能理解的日常用語,精確解釋艱深的抽象理念,其邏輯推理的一致性以及與生活經驗的契合度,連沒有宗教信仰的西方科學家也對他的廣博學識由衷敬佩,甚至真心追隨這位深藏古典精髓的現代智者哲人。

這位著作已經超過等身的偉大上師,擅長把古老的佛教哲學轉換成生活的智慧,再次闡明佛陀轉法輪的真正目的在於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而不是落入皓首窮經的文義爭辯,或是口頭禪式地天馬行空高來高去。所以達賴喇嘛的教導總是帶有直指人心的實際可行性,提綱挈領又理路清晰,顯現出這些法語都是他畢生修行的證悟所得,源自他內心一再印證的智慧寶庫。他不厭其煩地重複強調沒有令人立即開悟的速食佛法,總是苦口婆心地提醒我們應該依聞、思、修的進程按部就班修行,一語道破修行的進步動力主要來自於自己的努力,不該只是祈求外來力量的神祕加持,這才是佛陀教導佛法的真正用意。

達賴喇嘛在本書開宗明義地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宇宙的中心。連我們所建立的時空座標與人生價值,都完全以自己所處的位置來定義。這個自我觀是我們了解和連結所有存在的基本參考架構。我們所謂的痛苦快樂,說到底都是因自我的觀念而產生的結果。痛苦是沉溺於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的結果,這種行為又迫使我們做出造成更多痛苦的各種行為。我們似乎就在這個自我中心的循環中一直轉個不停,構成了一己的輪迴。快樂就是讓這種的痛苦停止。

達賴喇嘛解釋佛陀成正覺後最先教導的苦、集、滅、道四聖諦,就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明苦、苦之因、苦的寂滅狀態和得到寂滅狀態的修行道。佛陀教導我們首先得要認知自己的痛苦狀態,然後承認苦因,接著努力修道,才能停止痛苦的循環。其中,對自我的錯誤認識和愛執是苦因。為了去除苦因而滅止苦果,所有不同的佛教派別都倡導要培養無我的見解是最根本的修行道。所以我們可以說,無我的觀點是佛陀教法的核心本質,在無我的見解上衍生出對治苦因的大小乘修道方法。

在印度佛教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四個主要佛教教義宗派:說一切有部、經量部、唯識宗和中觀宗。這些宗派的印度佛教論師雖然全都認同真實恆常的自我是不存在的,但是他們對無我的定義與詮釋方法卻各有不同。僅管他們在究竟的存在上駁斥了對自我觀念的錯誤認識,但在世俗現象上並不完全否定有自我觀念的存在。於是在佛教教義中就有一系列不同的無我學說,包含拒斥常我的存在到拒斥自性我的存在都有,他們彼此爭辯自己宗派所主張的無我理論才是最正確的見地。

西藏佛教在接受印度佛教所發展出來的各種無我觀後,不再強調不同宗派之間的爭論對立處,反而把各佛教宗派對無我的不同解釋統合成導向究竟無我見地之階梯。做為後起之秀的西藏佛教論師,認為此無我見階梯中的每一個梯級可以幫助我們辨認更微細的無我觀念,特別是在說明有關無我的多重面向中,其存在的面向是什麼,不存在的面向又是什麼。因而,這四個宗派的學說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可以幫助我們依次第順序去除錯誤的我見,最後證得和佛無二的完美覺悟。

說一切有部和經量部是此階梯底層的兩派小乘佛教。這兩個宗派都把人的現象定義為無我,但是他們主張其他現象如構成人的身心蘊體卻不是無我的,具有真實的特性。他們對無我的了解著重於人不具有自足與獨立的性質,這些小乘宗派的修行者努力證悟人的存在只是一種相依相待的狀態,沒有恆常絕對的性質,也就是沒有常我的存在,這就是所謂的「人無我」。

這個階梯中更高段的唯識宗和最高段的中觀宗論師們不表同意地認為這個無我的定義太狹窄了,只包含了人的範圍。這些大乘佛教論師認為無我的觀念必須擴大到包括組成個人的身心五蘊以及存在的每件事物上。中觀宗的開山祖師龍樹菩薩指出,一旦我們覺得自己的身心蘊體具有某種本有的自然體性,就沒辦法完全斷除某種執著自我的感覺。事實上,這些身心蘊體是建立自我的基礎,而這些蘊體本身又由更細小的部份和心識所組成。對龍樹菩薩而言,下部佛教哲學宗派對人無我所達到的了解並非是佛陀教導無我的最高境界,因為還留有執著自性真實觀念的痕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