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6小時上桌的溫體牛肉湯 2025年後會消失嗎?

因歷史因素,讓台南成為國內最大的牛肉產地;台南牛肉湯也在清燙牛肉湯節推波助瀾下,一舉成為台南名揚天下的招牌美食。依台南市農業局估計,在地台南牛肉湯至少有300家,業界推估產業規模達45億元。台南滿街都是牛肉湯,到底怎樣吃才好吃?2025年紐西蘭鮮乳全面進口零關稅後,若肉源大幅減少,牛肉湯產業會消失嗎?

台南清燙牛肉湯源自「日本+廣東潮汕」習慣結合 「好吃到靈魂震動」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曾齡儀在《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 》書中談到,因台灣早期是農耕社會,牛得幫忙耕田和運輸,自清朝起明令禁止宰殺,一般民眾基於情感也不忍食用,因此台南最早並無食用牛肉文化,從台南老字號餐館包括「阿霞飯店」等都沒有牛肉料理便可窺知。日本明治維新後全面西化,將吃牛肉的習慣帶到台灣來,二戰後中國廣東潮州、汕頭等移民來台,帶來以牛肉為主的沙茶菜餚,並在台南等地生根。

楊紫雅在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傳承府城風味—清燙牛肉的文化再現》提到,和西方強調要吃「熟成牛」觀念不同,台南清燙牛肉湯強調溫體牛,是利用當天現宰的牛肉,以手工刀切成1公分厚、2到3公分的長細條,鋪在碗底後,淋上各家獨門的高湯中。肉片會在高湯中漸漸從生變熟,呈現粉紅玫瑰色;過程中肉中的肌紅蛋白和鐵質融入高湯,湯色由澄清轉為暗紅色,湯頭也從原本的微甘甜增加了牛肉的鮮味。

▲我要征服臺南牛肉湯臉書粉絲團版主張小均。(圖/翻攝自Facebook/我要征服臺南牛肉湯!!!)

台南牛肉湯到底有多好喝?擁有3萬多名粉絲的「我要征服臺南牛肉湯!!! 」臉書粉絲團版主張小均形容:「那是一種靈魂震動的感覺。」大學時搬來台南唸書的他,在學長推薦下第一次吃到台南牛肉湯,一吃就愛上了。

 

 

張小均說,後來他乾脆移民到台南,並拍攝牛肉湯紀錄短片、創立臉書粉絲團推廣台南牛肉湯的美味。他還曾為了呼籲民眾發掘更多牛肉湯店家,製作「#排隊喝牛肉湯台南人之恥」貼紙四處張貼,因此被店家告上法院。

牛肉湯店有三種規模 規模越大才能拿到特殊部位

台南牛肉湯的肉源多半是乳牛,而非黃牛或安格斯牛。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徐濟泰解釋,原因是安格斯牛等肉用的牛,繁殖速率不如黑白相間、來自荷蘭「荷斯登」乳牛;加上酪農業者販售小公牛價格低,肉牛業者購入成本也低,是導致目前台灣肉牛產業多數都是乳牛的原因。

 

▲和味牛肉湯老闆吳政憲今年才26歲,卻已經營牛肉湯店6年。(圖/記者陳詩璧攝)

牛肉湯店家規模是依每日叫貨量來區分。屬於小規模的和味牛肉湯,老闆吳政憲今年才26歲,卻已經營牛肉湯店6年。從小在台南出生的他說,因唸書時在牛肉湯店打工,後來老闆想發展其他事業,便邀他頂下店面。吳說,6年前他接手和味時,善化夜市附近只有3、4間牛肉湯店;但到今年已增至10間。

 

「和味」目前有兩家店,每日大約要叫貨30到50斤牛肉,但在台南牛肉湯產業中規模仍不算大。因台南牛肉採不分部位均一價批發,叫的量得夠大才能拿到肋眼、菲力這種特殊部位,吳政憲笑說:「所以我現在都還沒拿過那些部位!」

但叫貨量大的店家,也有要承擔的風險。同樣擁有2家店的鴻品牛肉湯,消費者一走進店內,門口就可看到「下一批牛肉預計送達時間」的公告。鴻品每天叫貨量達100到130斤,自然能夠拿到較好的部位,但老闆張志宏說:「我可是不分平日、假日都得維持這樣的量,才能累積信用!」

▲鴻品牛肉湯老闆張志宏展示他精心挑選的牛肉,每100斤肉中,只有75%會被拿來做清燙牛肉湯。(圖/記者林挺弘攝)

牛肉湯店家進貨後,得依靠自己的功力拆出「特殊部位」、「一般部位」和無法做牛肉湯的部位,再分開訂價販售。張志宏說,100斤的牛肉中,有25%只能拿來當炒肉;60%可以拿來做一般等級的牛肉湯,最後肉質最細嫩的15%,可做高級的牛肉湯。

要在肉販間累積信任,以及練就一身分辨牛肉部位的好功夫,張志宏可是下定苦心鑽研。他說,入行前他是汽車黑手(維修員),因想開名車而離職闖蕩,後來因當時女友的一句話「要不要做個小生意?」,而開起了牛肉湯店。

張志宏說,一開始他什麼都不懂,當時也不像現在有網路可查資料,只好每天拼命工作,還搞到女友受不了而分手。遭遇打擊後反而激起他的鬥志,開始每天拿著一手檳榔、一瓶威士忌,走進牧場和屠宰師傅搏感情,一邊無償幫忙屠宰,一邊學習辨識牛肉部位和分切技巧。甚至為了融入屠宰圈,他還像屠宰師傅一樣刺了一身刺青,一步步累積出他在行業間的人脈。張笑說:「別人缺肉要到處拜託,我是直接走進去儲藏室拿就好了!」

另一間在Google地圖評論近2萬筆、評價達4.3顆星的文章牛肉湯,可說是台南牛肉湯最具知名度的店家之一,其每天進貨量超過200斤,假日甚至要500斤,進貨量已接近「全牛」。老闆蔡志福說, 牛肉湯對台南人來說就是「你想吃好一點的時候」就會來吃,以前是台南人的早餐,後來外地客覺得很有特色,就這樣慢慢變成台南的招牌。

▲文章牛肉湯老闆蔡志福在店內,其身後的招牌展示著店家的自信宣言。(圖/記者陳詩璧攝)

蔡志福原本在北部工作,打算在北部落地生根;但要「落地」就得買房子。看著北部的高房價,他硬著頭皮回家向老爸要頭期款,但他想到「這頭期款很有可能是我爸的退休金」,一個轉念,乾脆回家幫忙老爸的牛肉湯生意,至今已經10年。

在台南吃牛肉湯,在地老饕總是會告訴你「不要在週一中午過後吃」,因屠宰場週一休息,代表週一中午之後到週二早上營業的店家,肉都不是當天宰殺的。但這項「鐵律」對文章牛肉湯不適用。為了滿足老饕和外地客的胃,今年9月起蔡志福自己找牛,週一一早送去雲林請人代宰,再立刻送回台南店面販售;一般台南牛肉湯店家「不賣隔夜肉」,但文章牛肉湯更是追求極致「不賣隔餐肉」,每天依早餐、中餐、晚餐、宵夜分四次進貨,並精細控制每餐叫貨量。

牛肉湯怎樣才好吃?夾點洋蔥、放點米酒 90°C沖下去數3秒

清燙牛肉湯的美味,彷彿在熱湯衝下去的那一瞬間達到極致,下一秒卻又瞬間消失,到底該怎麼吃才能留住最美味的瞬間?飲食作家陳志東說,為了保持肉的嫩、甜,湯不能是滾的,最好是在90°C左右、水面沒有滾燙的波浪。沖下去後數3秒就可入口,雖然這時外觀感覺有點生,但是吃起來是鮮甜的。陳志東回憶,他第一次吃清燙牛肉湯的時候,還覺得外觀看起來這麼生,怎麼能吃?「可是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牛肉。」

▲在一家熱鬧的牛肉湯店中,兩位小朋友正沉浸在享受美味牛肉湯的甜美時刻,展現了這道美食跨越年齡的吸引力。(圖/記者林挺弘攝)

張志宏笑說,溫體牛肉最好吃的時候就是在剛送達的那一刻,「隨便涮都好吃」,一放入冰箱就進入僵直期,鮮甜度會慢慢降低。很多外地客看到熱湯衝進碗裡,就急著想要把肉撈起來,深怕太老;但他說「肉好的話不用撈!沖燙的過程中,肉中的肌紅蛋白會融入湯裡,湯會更好喝!」他推薦的牛肉湯吃法是先喝點湯,然後夾片洋蔥包肉;加點米酒後喝一口湯,再加點白醋,享受一碗牛肉湯的多層次風味。

蔡志福則說,台南牛肉湯好吃的關鍵是「湯頭」,除了用大量蔬果熬煮之外,秘訣還在於能用多少牛腿骨去熬。因牛腿骨油脂多,熬湯效果比牛骨架好;但一頭牛只有四條腿,怎樣能拿到更多?蔡笑說:「這就看各家的功力了」。

紐西蘭鮮乳來了 以後會吃不到牛肉湯嗎?答案很悲觀

台紐經濟合作協定逐步降低紐西蘭鮮乳進口的貿易門檻,到2025年時門檻更會全面取消,勢必會衝擊到國產牛肉的供應,但《東森新媒體ETtoday》採訪多家台南牛肉湯店家,不少人並不清楚產業面臨的危機。森之牛溫體牛肉火鍋老闆楊先生直言「我不是很懂」,若屆時肉源減少導致無法做生意,那他就直接退休,也不希望政府補助店家,「補助應該用在對的人身上」;品牛牛肉湯老闆李先生則說「暫時還想不到這麼遠」。

▲台南溫體牛肉湯是許多人到台南必吃的美食,但未來紐西蘭鮮乳進口零關稅後,酪農退場、肉牛減少,牛肉湯價格恐怕會飛漲。(圖/記者沈君帆攝)

但也有業者相當憂心。文章牛肉湯老闆蔡志福說,他每天都在跟屠宰業者、肉販交換情報,「我看到上游(指酪農業等)在收,就想到說我這個下游是不是岌岌可危?」蔡說,現在市面上牛肉湯店家不減反增,是因為這個問題像慢性病,還沒完全反映;等酪農逐漸退場,肉源一定會大量減少,市場價格會提高,次等肉會漲到像一等肉的價格,屆時不但品質會受衝擊,牛肉湯店家也會慢慢萎縮。蔡說,台南牛肉湯餐飲文化是時間累積出來的,「也有人批評是『炒作』也沒有關係」,但市場蓬勃是事實,就看政府怎麼想了。

鴻品牛肉湯老闆張志宏也有相同看法,他認為未來牛肉湯價格會先受影響,接下來是品質會下降。張說,像他這種進貨量大的店家,還可以透過採購優勢維持價格、薄利多銷,但每日進貨量在50斤以下的業者,可能會因拿不到肉而被迫退場,未來經營牛肉湯的門檻會越來越高。

今年台南清燙牛肉湯節「饗牛幸福」11月26日展開,這是台南牛肉節自2004年以來連續第20年舉辦。但身處產業中,有些業者對前景相當悲觀。供應溫體牛給30多家牛肉湯店的京園食品負責人蘇念成說,「就算辦成功又怎樣?2025年開始一定會有一波牛肉湯倒閉潮!」

相關新聞

「紐乳」來了 台灣酪農與台南牛肉湯生存倒數計時

牛肉湯帶動台南屠宰量10年翻倍 但「紐乳」將至讓屠宰業瑟瑟發抖

紐西蘭鮮乳進口量10年增3倍 業界憂侵蝕國產乳市場

乳牛變少了牧場自尋出路 仿日本打造「台灣F1國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