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今天就不用賣萌開場了,就在今早的內湖,有個小女孩無端被殺,甚至,媽媽親眼目睹了女兒身首異處的瞬間,卻無法阻止悲劇發生。
花枝光是打前面這段字,就覺得痛苦了。無差別殺人令人害怕,而下手的對象是一個還沒長大的小妹妹......只能說令人懷疑人性。但,就在大家都義憤填膺的時候,劉小妹妹的媽媽,出面說的卻不是要殺人償命,而是「我希望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不要再有這種人出現!」
是啊,仔細想想,我們其實處在一個「隨時有可能會被旁邊的人殺掉」的世界。甚至在座的我們,就算知道自己不可能真的犯案,腦內恐怕也想過希望某些人去死吧?那,如果這個社會人人都有殺意......我們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值得深思,所以花枝就先寫出一些自己的觀點。至於酸酸們如果有什麼想法,也一起來下面討論吧!
1. 關於自保:提高警覺,不要正面衝突。
人在外面的時候,可以把耳機音量降低一點,至少要能聽得到外界聲音。而我們通常沒受過武術訓練,貿然想要來個「空手奪白刃」或是與有兇器的歹徒搏鬥,都只會增加自己受傷的風險!
如果手上有雨傘一類的物品,可以用來「邊威嚇邊跑」,但一樣,不要肖想上去搏鬥。雨傘跟你的身體,都比你想像得還脆弱T_T。
2. 最可怕的是正常人。
我們會習慣在罪犯身上貼上「有病」、「失業」、「單親」、「宅男」等等標籤(即使這些標籤與人格無關),有沒有可能,我們只是不想承認,那些殺人犯直到犯案的前一秒,都還是和你我一樣的正常人?
日本最早出現的無差別殺人是在1994年,原本日本法務省努力想防範事件再度發生,歸納出家庭不和、居無定所等等「犯案高風險族群」,但後來發現......這調查根本沒用,人人都可能是隨機殺人犯。
如果真要列管,標準又不知道該怎麼訂了。「常玩線上遊戲」、「投注太多時間在社群網站」?......呃,那不就是我嗎?仔細想想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有公平的方法判斷誰會隨機殺人。
3. 為了減少悲劇......社會越幸福,隨機殺人就越少。
這點說起來很神奇。已經有調查發現,那些犯下隨機殺人案件的罪犯,動機絕大部分都是「對整個社會不滿」,而不是「對某某人/事/物不滿」。在極端的怒火、痛苦、悲傷之後......或許我們也不該忘了思考「怎樣才能盡量避免下一個悲劇」。
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你從小就被性侵,向大人求助後,他們卻全都想息事寧人、覺得是你自己的問題......或者是你家人患上重病,你根本無力付出龐大的金錢,每天都希望這是你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覺得這個社會不值得你活著?會不會有種衝動想毀滅一切?
我當然不是在合理化犯罪行為,畢竟同樣遭遇的人這麼多,大部分的人仍然不會走上不歸路。只是......這些也的確是悲劇,如果從一開始,他們就能在有愛、有同理心的環境裡長大,有誰會想要放棄自己身為人的一切QQ?
刑罰雖然可以解決已經犯案的罪犯,但就像水管v.s.針孔,如果犯案人數一直增加,也是治標不治本......。台灣這幾年一直有在執行死刑,卻還是一直出現隨機殺人。花枝今天一整天都因為這個案件而不舒服,我們的社會怎麼會變成這樣QQ?這個問題可能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解決了......。
[via 花枝血淚撰文]
【花枝粉絲團】←平常充滿歡笑但今天很難過的花枝......來這裡看看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