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正港古早味「龍眼柴燒」龍眼乾 製成「桂圓」飄香數十載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龍眼乾」是雲林縣林內鄉地方特產,8旬黃阿嬤的龍眼乾是現今碩果僅存使用古窯以「龍眼柴燒」烘焙龍眼成乾的正統古早味,製法宛如煮豆燃豆萁。去年因蟲害導致無龍眼可採收,今年阿嬤的龍眼終於有收穫,消息傳開訂單接不完,但堅持傳統製法的阿嬤得慢工出細活,完成一批得花上4天3夜。

▲黃阿嬤80多歲,因為年紀大了,由小兒子回來協助採收龍眼果實,之後再由她親手烘焙。(圖/記者蔡佩旻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龍眼成乾後稱「桂圓」,不僅可養生更能入藥,但科技發達,現代人製作龍眼乾的窯爐逐漸被瓦斯爐或乾燥機取代,黃阿嬤說,這是家中留下來的事業,在長輩教導下學會烘焙龍眼乾,這也成了她人生中的主業。黃阿嬤望著屋後的果園指出,林內鄉滿山遍野的龍眼樹,早年產業興盛時期,同時有好幾個窯在生火,鄉間煙霧裊裊,空氣中瀰漫龍眼柴枝燒熏香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阿嬤的龍眼乾均烘焙兩回後再行日曬,使用龍眼樹廢柴枝慢慢地燻,製程通常約需4天3夜。(圖/記者蔡佩旻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阿嬤靦腆表示,今年80多歲了,指著屋後果園種滿約2公頃的龍眼樹說,今年果實纍纍,因為年紀大了,由小兒子回來協助採收,之後由她親手烘焙,黃阿嬤說明,龍眼乾必須烘焙兩回後再行日曬,需使用龍眼樹廢柴枝慢慢地燻,製程通常約需4天3夜,控制火侯也算獨門技術,每3至4小時就要幫龍眼「翻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古法堅持,成就煙燻桂圓的古早滋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中開設中藥行的雲林縣議員邱世文表示,現代要看到這種正統用龍眼柴燒熏烘焙而成的龍眼乾真的非常少見,拿起一顆龍眼乾靠近鼻子就能聞到外殼散發出龍眼柴的香味,黃阿嬤的桂圓遠近馳名,在乾濕度非常恰到好處,依收購品質來分可算是上等貨,桂圓在國內許多傳統儀式與場合都很常見,但要好吃卻別無二家。

▲黃阿嬤的龍眼乾是現今碩果僅存使用古窯以「龍眼柴燒」烘焙龍眼成乾的正統古早味,製法有如煮豆燃豆萁。(圖/記者蔡佩旻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手票券豐富你的生活

►平均單支香水只要347元


【其他新聞】

►影/雲林居家檢疫男「KTV歡唱」! 半夜溜出門1小時代價10萬起跳 

►「小花蔓澤蘭」每公斤5元收購起跑 賺零用錢趁現在


►10年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來了 雲林縣普查處今揭牌


►2020麥寮拱範宮「媽祖盃」青棒菁英邀請賽 17日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