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病48年多處關節嚴重變形 斗六慈濟院長克服萬難為她執刀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居嘉義縣的患者陳美坊今年54歲,6歲時就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年來歷經多次人工關節置換及骨折手術,近來因吞嚥及呼吸困難、四肢無力、步態不穩等,求助斗六慈濟醫院院長簡瑞騰,由於全身關節嚴重變形,增加手術時的風險與困難度,但仍在醫生不放棄任何患者,手術順利完成。手術當天正是院長生日,「母難日,正是母親生下我來救人的天降大任。」

▲病患陳美坊求助斗六慈濟醫院院長簡瑞騰,其由於全身關節嚴重變形,增加手術時的風險與困難度,但仍在院長不放棄任何患者順利手術成功。(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病患陳美坊求助斗六慈濟醫院院長簡瑞騰,其由於全身關節嚴重變形,增加手術時的風險與困難度,但仍在院長不放棄任何患者順利手術成功。(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54歲的陳美坊,自小因全身關節疼痛、變形,便以輪椅代步。陳美坊表示,至今已歷經好多次人工膝關節、人工髖關節置換及骨折手術,每次開刀最驚險且痛徹心扉的就是麻醉,主因是早已僵化的顳顎關節和萎縮的氣管,讓許多麻醉醫師束手無策,所以從一次又一次的開刀中,見證了「18層地獄的剮骨療傷、粉身碎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美坊說,數十年來飽受病痛折磨,但她遵循父訓「活著就是幸福」,樂觀進取、主動積極,終於完成「文學碩士、站起來、服務公職」三個夢想,2014年獲頒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17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斗六慈濟醫院院長簡瑞騰目前是醫策會評鑑委員也是骨科醫師,簡瑞騰指出,陳女士發病當時的醫療資源尚少,導致身體多處關節變形,影響行走能力,長期必須仰賴輪椅,在其三十歲後陸續接受幾次人工關節置換術,由於體型嬌小、骨頭結構與強度都不比一般患者,因此增加手術上的困難度,幸運地在秀傳醫院古鳴洲院長的治療下,開刀後順利恢復行走能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節問題雖已解決,陳美坊的頸、腰椎十年前卻開始出現痠麻痛問題,藥物控制下狀況還算平穩,但近日來肩頸疼痛加劇、全身緊繃、手腳無力、吞嚥有異物感,甚至經常呼吸困難、走路偏一邊,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頸椎第3、第4節間嚴重狹窄,引發脊髓病變,導致四肢無力,就連平日看似輕鬆的拿碗筷、穿衣服、寫字都顯得吃力,走路也因步態不穩而常跌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簡瑞騰院長表示,這種頸椎已嚴重狹窄又行動不便的病人,最怕的就是跌倒時碰撞到頭頸,極易造成脊髓損傷,嚴重的話甚至四肢癱瘓。於是在7月3日進行頸椎前方減壓融合手術,因顳顎關節變形,嘴巴張不開,脖子也僵直無法往後仰,所以麻醉插管成了一大挑戰,所幸藉助光纖導引,經鼻插管成功。此外,高位頸椎手術原本風險就較高,僵硬的頭頸讓手術擺位更加困難,還好在開刀房同仁團隊合作及特殊器材輔助下(包括照明、止血劑等),最後手術一個半小時順利完成。

手術當天碰巧是院長簡瑞騰的生日,當日在手術房中執刀驚心動魄,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承擔起這場艱鉅的挑戰。手術混離完成後簡院長笑著說,「母難日,正是母親生下我來救人的天降大任。」

陳美坊清醒後第一時間即感受到手腳變得靈活有力,全身不再緊繃,開心不已,住院一週即順利出院,當天與簡瑞騰院長兩人相互贈書,簡瑞騰院長在「刎頸之交」書中寫道「致生命勇者美坊,願離苦得樂。」美坊也送上自己的作品「半杯水、三個夢」一書,親題「致貴人簡院長,慈悲弘誓廣,法藥救人天」。顯此兩人不僅是醫、患關係,更像是兄妹般珍惜這難得情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美坊住院一週即順利出院,當天與簡瑞騰院長兩人相互題字贈書,顯此兩人不僅是醫、患關係,更像是兄妹般珍惜這難得情誼。(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二手票券豐富你的生活

►他奶奶的美麗小秘訣


【其他新聞】

►雲林翁忘情挖蛤蜊離岸1公里不知漲潮 岸巡發現拔腿奔救

►國內最大規模「口湖牽水狀」 海巡守護參與祭典民眾安全

►雲林離岸風力發電廠施工 工船、漁船「撂20艘」海上對峙!

►雲林口湖「牽水狀」文化祭登場 祭175年前大海嘯罹難先民

►地瓜球攤三倍券掛蛋請假了!東南夜市5小時狂吸70萬 他賣的「一下就軟」也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