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料理前1動作」恐害營養流光! 先燙後凍可放1個月

秋葵。(圖/記者趙于婷攝)

▲料理秋葵前要「保留蒂頭」,避免營養的黏液流失。(示意圖/記者趙于婷攝)

文/常春月刊

你喜歡吃黏黏滑滑的「秋葵」嗎?蒸、炒、烤、拌,秋葵你都怎麼吃?

秋葵營養價值豐富 熱量低、促腸胃蠕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鮮享農YA - 農糧署說明,黃秋葵又稱黃葵、羊角豆、食香槿,因果實呈長條狀且尾端尖細,外型有如女人手指,所以又被稱為「美人指」。

而黏黏滑滑的秋葵以每年的4~9月為主要產季,是夏季蔬菜家族的成員之一,其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鈣、鎂、鉀以及水溶性纖維果膠,熱量低、營養豐富,且有助腸胃蠕動。

挑選秋葵3點要注意  這樣保存維持新鮮

在挑選秋葵時可觀察:

1、脊上有毛,表面飽滿

2、長度5~10cm

3、色澤鮮豔無乾枯為佳

至於保鮮的話,因秋葵容易擦傷變黑,建議平鋪保鮮袋中冷藏,可保存4~5天。若要延長保存時間,整條秋葵需消除蒂頭、鹽巴去絨毛後,汆燙約30秒撈起冰鎮,擦乾平放於保鮮袋中冷凍;或也可將秋葵汆燙後切薄片,平鋪於保鮮袋中冷凍。兩者皆可保存1個月。

秋葵料理前這樣處理 避免黏液流失

秋葵料理前可先保留蒂頭,再以流動清水洗去表面細毛,或以削皮刀將蒂頭去皮後再料理,避免黏液流失;若為整根汆燙,則建議1至2分鐘後即可撈出,再放入冰水冰鎮保留口感。

延伸閱讀:

·秋葵顧胃、穩定血糖!營養師曝「這1吃法」最營養 但2類人小心增腎負擔

·適量吃秋葵能降血糖、降血脂,但「1種人」不宜多吃,否則容易拉肚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