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腫塊險要命!務農遭刺傷長黴菌腫塊 農友住院逾月康復

▲農夫右手臂到手腕有一個大約6X5公分的紅色腫塊,住進整型外科病房治療。(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農夫右手臂到手腕有一個大約6X5公分的紅色腫塊,住進整型外科病房治療。(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整形暨重建外科日前收治一位右手臂到手腕,有一個大約6X5公分的紅色腫塊,經切除腫塊病理報告結果有黴菌感染,會診皮膚科後確認是黑色真菌症 (phaeohyphomycosis)深部感染。先投抗黴菌藥,傷口癒合後持續轉感染科持續治療逾一個月後才出院。

▲農夫右手臂到手腕有一個大約6X5公分的紅色腫塊,住進整型外科病房治療。(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花蓮慈院跨團隊用心,讓病人感染順利找到答案並有效治療、康復出院。

張凱閎醫師指出,病人到院時提到他在8個月前工作時有異物刺入,但沒有特別注意,化膿後先手擠出膿液,沒想到傷口癒合後卻持續腫大,先到診所看診沒改善,才轉往花蓮慈院求診,當時研判是黴菌感染過久擴大,切除發炎、感染組織後,先進行傷口照護,之後再縫合傷口重建。

張凱閎醫師說,經病理報告卻有黴菌感染,皮膚科診斷為黑色真菌症,便會診感染科進行抗黴菌藥物、抗生素投藥治療。

▲農夫右手臂到手腕有一個大約6X5公分的紅色腫塊,住進整型外科病房治療。(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整形暨重建外科張凱閎醫師(左)與專科護理師林怡萱提醒免疫力低下的人,有異物刺入,應儘速就醫,別自行擠膿敷藥。

黴菌感染,最主要有三種,張凱閎醫師說,第一種是表皮黴菌增生,比較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第二種是植入性真菌感染,大多發生在園藝工人、農夫,通常是不自覺的一些小碎片插入皮膚表層或皮下組織,直接或間接把黴菌帶入身體造成嚴重發炎;第三種是侵襲性黴菌感染,病人須長期接受強效抗生素治療,免疫不全者較有可能遭受侵襲性黴菌感染,若經由血液循環易造成全身器官感染;植入性或侵襲性黴菌感染比較嚴重,死亡率也相對較高。

一般人免疫力正常狀況下,黴菌感染不太會有大反應,但張凱閎醫師提醒,免疫力低下的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病病人,黴菌感染後症狀可能會比較嚴重,像這位病人有高血壓、糖尿病,可能也是造成他的病情相對比較嚴重的原因。另外,有吃免疫製劑的人也要特別注意,在執行農務時務必做好防護措施,以免產生傷口,他們也是容易因感染引起較嚴重反應的族群。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