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新住民體驗「農業首都」之美 移民署籲不可私寄越洋豬肉

2022年03月28日 16:29

▲雲林縣府與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雲林縣服務站於斗南鎮舉辦「111 年度食農教育新住民成長活動」。(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雲林縣府與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雲林縣服務站於斗南鎮舉辦「111 年度食農教育新住民成長活動」。(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雲林素有「臺灣糧倉」美名,雲林縣府與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雲林縣服務站於斗南鎮舉辦「111 年度食農教育新住民成長活動」,特別邀請斗南精米工廠廠長張耀裕介紹雲林農產,包含虎尾的花生、水林的番薯與西螺的香米等,希望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增進新住民對地方農特產品的認識,營造多元共榮的社區文化。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雲林縣服務站在活動中先進行法令宣導課程,除了介紹外來人口在臺居停留相關法規,並特別強調防範非洲豬瘟、外來人口安心施打疫苗等重要政策,搭配在場的通譯服務,讓所有參加的民眾能夠清楚的了解相關內容。接著在米食介紹活動裡,現場安排手作體驗活動,「搗麻糬 DIY」將新鮮農作物變成可口美食。

雲林縣服務站主任黃玟晸表示,雲林農特產的多樣化與高品質一直廣受國人喜愛,臺灣本地的豬肉製品和農產品一樣品質優良美味,也呼籲新住民朋友,切勿從國外寄送含有肉製品的包裹、更應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肉製品,避免違反相關法令,不僅面臨高額的罰鍰,更可能涉及刑責。

▲雲林縣府與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雲林縣服務站於斗南鎮舉辦「111 年度食農教育新住民成長活動」。(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來自越南的新住民阿阮表示「越南雖然也盛產稻米,但雲林的西螺米相較起來小而圓,吃起來會回甘,做成麻糬沾上花生糖真的是一大美味」。(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其他新聞】

►「一團白霧照」竟挨罰未繫安全帶 駕駛不服!原始清晰檔曝光了

►假律師包攬訴訟做出好口碑 1案竟收50萬...10年海削千萬

►台西警全面防疫查察酒店、小吃部 4小時函送57件

►2022紫斑蝶季今登場 3月份已累計14萬隻紫斑蝶到訪

►雲林14歲少年負氣離家 警3小時後找到正在田裡耕種的他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