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瑋/香蕉星條旗:通俄究竟有幾道門?

▲▼ 通俄門,川普,普丁,20國集團的第12次高峰會,德國漢堡。(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通俄門」一般是指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川普和俄國是否有所勾結的種種相關疑雲。(圖/達志影像/美聯社/示意圖)

假如在某一個國家的總統大選過程中,執政黨的競選團隊為了打擊競爭對手,想出了這麼一個動作:聘用一名前外國間諜,去敵國蒐集該競爭對手的涉外情資。那名間諜稍事安排,便編寫了一系列繪聲繪影的報告,指出該候選人與敵國關係千絲萬縷、嫌疑重大。接著,執政黨政府便拿著這份內容聳動卻未經證實的報告,取得司法監管部門同意,對反對黨團隊開始進行偵查監聽,執政黨從而掌握了競選對手動態⋯⋯。

假如的確有這樣一則故事,我們會說,這大概是「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的「民主選舉」過程中常見現象,但應該不至於發生在西歐北美。

然而,根據種種證據顯示,上面這段描述或多或少便說明了2016年的美國。當時民主黨執政,歐巴馬和希拉蕊面臨政權保衛戰,前英國間諜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希拉蕊競選總部付費工作,向俄國蓃集情資。他在不到半年時間內,陸續撰寫了17個「川俄報告」(Trump-Russia Dossier),大肆渲染並醜化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俄國關係,所謂川普「通俄門」因而開始延燒。

可不料事與願違的是,「通俄」疑雲打不倒他,川普竟意外當選。不久,我們發現有人將「川俄報告」內容改向新聞界洩漏,其作用是全面抹黑新任總統,有朝一日可以用司法手段拉他下馬。

司法手段果然展開了,去年5月,美國司法部任命特別檢察官調查大選的俄羅斯介入情況,出發點便是在追究川普團隊的「通俄」疑雲,而並非針對前述民主黨政府的所做所為。然而國會共和黨已經棋先一著,部署聽證。今年不久前,由共和黨領袖發表的美國參眾兩院兩委員會的兩份備忘錄,一一證實了美國非主流新聞界先前步步為營的內幕報導:疑似民主黨和司法高官在川普背後所做的操弄,簡直就是「香蕉共和國」的星條旗版。

▲▼負責調查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圖/美聯社)

▲調查「通俄門」的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日前起訴13名俄國人和3家俄國公司,指控他們干擾2016年美國大選。(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原本是個法治國家,對於本國人民進行監聽,必須事前向涉外情資偵查法院申請獲准。程序不得回避,且在做法上要求執法單位按照最高準則,提出有力證據。根據參眾兩院的備忘錄陳述,在大選投票前一個月,司法部和調查局向法院首回申請電子監聽一名川普競選團隊人員的時候,主要事實根據便是這份「川俄報告」,但在申請時,調查局卻淡化處理,只說明該報告是一家律師事務所外聘人員所撰寫,既刻意不提這家律師事務所的客戶,便是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希拉蕊競選總部(這是最關鍵的利益衝突要害),同時,對於報告內容的未經確認,也不多加說明。

兩黨選舉,公平競爭,拿甲黨資助未經第三方確認的情資報告,做為監聽偵防乙黨團隊的司法基礎,事態極為敏感,執法單位竟然向監管法院掩飾情資來源主體以及金流,如果屬實,這不是玩法濫權是什麼?去年12月,調查局副局長麥凱波向國會作證時表示,如果沒有「川俄報告」,便不可能去拿監聽許可。司法部長賽辛斯看不下去了,上週日終於表示要針對歐巴馬政府時代聯邦調查局的濫權行為展開調查。

偵防監聽許可依法必須每90天經由法院重新核准一次方得繼續,所以從2016年10月以來,該許可前後有過4次申請,調查局長柯米任內簽署過3次,副局長麥凱波簽署過1次,上級司法部依次認可提交法院,據悉每回都坦然繼續引用「川俄報告」。但是柯米在2017年1月向候任總統川普作簡報的時候,求官的他卻輕描淡寫。他説,「川俄報告」的内容,均屬「想入非非、未經確認」。這聽起來有些自相矛盾。

川普「通俄案」經過一年半的喧嚷、陣容龐大的特別檢察官團隊20多人投入大半年的調查,尚未披露出丁點川普通俄證據,攪得大家還在拭目以待;但是國會兩院調查出聯邦高官和民主黨人驚人的濫權嫌疑,已經讓人對美國民主政治感到失望。

我們不禁要問,星條旗下,通俄究竟有幾道門?特別檢察官和國會兩院,似乎各管一道。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雲論作者周天瑋(律師)。●周天瑋,美國加州律師和某基金策略主席,法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在中國時報、亞洲周刊、中國青年報和遠見電子版先後撰寫專欄。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2018年2月23日《中國時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周天瑋專欄

周天瑋專欄 周天瑋

專欄作家,美國金融與國際投資律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著作有《法治理想國: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在中西哲學與東西方比較課題別有心得。

周天瑋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