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鼎文:孝順不是要來的,關係符合序位一切自然發生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養育與疼愛自己的至親。
當孩子尊重父母,愛與照顧出自內心,
這種有序位的孺慕之情,是彼此都舒服的流動。

看到這一期的封面標題,希望沒有嚇壞你:「要孩子別孝順?這是逆天了吧!」先別急,我們想談的是序位。序位就是倫常,是中國人說的「長幼有序」,也是德國心理諮商師海寧格發展的家族排列系統中,非常核心的概念。

「要孩子孝順父母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很符合序位與倫常呀!」一點也沒錯,最天經地義的事情,要用最天經地義的心態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是生命最源頭的恩賜,我們的生命因父母給予而來,因父母養育而成長,這份禮物太珍貴,於是許多親子之間的糾葛也隨之發生,我們開始為自己掛上名為「愛」的枷鎖。而父母親對孩子最大的索取就是愛的索取,這時候孩子會感到不自在,因為那種愛違背了序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係是種責任 而不是權力

孝順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是爸媽常說的那句:「我辛苦養大你,你長大後回饋我,照顧我,天經地義。」還是我們內心渴望的:「父母親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更是愛的給予者,孩子喜歡親近父母是天經地義。」《魅麗》要提出一個另類角度,「關係是責任,但不是權力。」父母對孩子有教養的責任,但沒有要求孩子孝順的權力。從這個角度出發,必須拋掉過去養兒防老的心態,對上尊重父母的命運,對下也請孩子尊重我們的人生。

第一位將海寧格系統排列引進華人世界的周鼎文老師提到,由於華人有很深的儒家思想,對於五倫極為重視,所以海寧格系統談到的序位,我們格外能接受。五倫與系統排列還是有不同之處,系統排列更講究尊重,「海寧格的系統跟中國五倫同樣講究長幼有序。過去儒家強調序位時忽略了情感,而家族系統排列是從心理學發展出來,所以會照顧人的心理狀態,當愛的方式相互抵觸時,會協助人打開心結,讓關係更圓滿。把不舒服理順了,序位自然發生,而不用等別人告訴你必須怎麼做。」

尊敬與尊重 情感不錯位

周鼎文提出良好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序位法則,重點是「尊重比愛更重要」。很多人愛過頭,違背了父母與子女的自然序位,對父母的態度帶有教訓或輕視:「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懂啦!」當關係錯位,愛反而帶來破壞。尊重比愛更重要的態度,也會給我們的孩子帶來啟發:你不用多麼愛我,但你要尊重我,尊重我的生活方式,尊重我的人生選擇。

面對許多傳統孝道觀念時,不管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或是看見朋友與長輩互動的狀況,不免心中會浮現問號:「一定要這個樣子嗎?」我們束縛于孝順觀念的界線不清,甚至在疲累與內疚感中擺盪,但是,這一切可以從我們開始改變,如果希望親子之間可以彼此尊重,我們要開始規畫未來,扭轉觀念,負起對生命全部的責任。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92期/5月號】

更多精彩文章,請上魅麗FB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