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池塘到千家釣蝦場:泰國蝦引爆的全台熱潮

釣蝦熱潮在台灣迅速流行,成為許多遊客來台的新興活動。不僅如此,更吸引眾多知名人士如AI教父黃仁勳、籃球明星林書豪,甚至副總統賴清德也曾經廣邀各國駐台使節釣蝦,展現台式外交。「釣蝦」這項娛樂,已然從地方活動變成「台灣特色」的全民活動。台灣的釣蝦文化已經發展超過40年,它不僅僅是享受拉起蝦子的樂趣,更蘊含濃厚的人情味。

在台灣釣蝦場中,「泰國蝦」扮演關鍵角色,其學名為淡水長臂大蝦,目前全台逾8成的泰國蝦產自屏東。回溯到60年代,泰國蝦在台灣成功實現人工繁殖之際,希望推廣給漁民養殖,但由於其在起初階段品質與市場價值稍遜於草蝦,因此當時專業養殖戶對在飼養上較為謹慎。

▲早期部分務農的農夫在聽聞泰國蝦利潤好後,開始將農地引入水源開始養蝦。(圖/記者林挺弘攝)

林清湶是最早在屏東里港養殖泰國蝦的業者之一,當時願意嘗試養殖泰國蝦的人寥寥無幾,從民國68年(1979年)開始養泰國蝦的他回想:「當地比我早養蝦的只有2、3個,」會從務農轉養蝦,全因泰國蝦的價格穩定且較高,當時1斤泰國蝦的價格就可達百元。雖然如此,由於當時市場需求有限,林清湶並未大量養殖,主要供應給附近的小餐廳。

那究竟泰國蝦到底是如何突破重圍,進入大眾視野?這得從1981年代說起,李姿靜在《里港泰國蝦養殖產業的發展》論文中提到,1978年有泰國蝦盤商在屏東市區挖了一個池塘供人釣泰國蝦,一舉引發轟動,引起各地釣蝦場遍地開花,不到10年的時間,全台已有超過千家釣蝦場開業。

▲根據李姿靜論文追溯,目前屏東市勝利路上的這家釣土虱場,為全台第一間釣蝦場的舊址。(圖/記者林挺弘攝)

在1987年,台灣的草蝦產業因為嚴重的疾病爆發,而面臨了產量的急劇下降。與此同時,泰國蝦的產量開始逐漸上升,並在1991年正式超越了草蝦,成為主要的養殖對象。

面對市場需求的激增,資深蝦農林清湶開始擴大其蝦池規模,而在此同時,第二波投入的蝦農陳仲賢也開始進入這個產業,他分享道:「那時候泰國蝦市場非常繁榮,正值台灣經濟起飛期,釣蝦場發展出不僅發展出釣蝦,還結合了喝酒、唱歌等娛樂元素。」

2000年以前,釣蝦場的熱潮是何等盛行?陳仲賢形容,活蝦餐廳在當時還未普遍,因此有9成的泰國蝦供應給釣蝦場。那該怎麼讓全台釣客都能釣到活跳跳的泰國蝦?這個問題的解答在於「蝦車」產地直送的運輸機制。這些專車會從南部蝦場收購蝦子,每輛大車一次能夠運送4,000至5,000斤的蝦子,然後按照順序分送到中、北部,再由小車運送到當地的釣蝦場。

釣蝦不僅在當時崛起風靡全台,不僅提供了當時一個新興的社交娛樂場所,更讓人能享受到與蝦子拚搏的「征服感」。陳仲賢進一步說明,釣蝦場中的蝦,通常是體型較大、力量強勁的公蝦,這讓釣客們能夠享受到與蝦子角力的刺激感覺,不少釣客都認為「當蝦子被拉上來的那一瞬間,所獲得的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

▲釣蝦場在80年代成為熱門休閒活動,大夥手持釣竿享受與蝦子拚搏的拉力感。(圖/記者林挺弘攝)

就這樣,一群人坐在小池子旁釣蝦、聊天消遣時間,成為7、80年代最流行的活動。然而,這也衍生一個實際問題:「釣到的蝦子該如何處理?」這個需求催生了釣蝦場內提供的代客料理服務,進而促進了活蝦餐廳的興起,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釣蝦場的數量和類型日益增加,衍生出了多樣化的經營模式。為了吸引顧客,一些蝦場開始引入遊戲機台和KTV設施,使得釣蝦場不再只侷限於釣蝦這一單一活動。

陳品妡,一位在外雙溪經營釣蝦場的業者。她的家族在高雄從事釣蝦場經營已超過30年,她分享了南部和北部釣蝦場在經營策略和客戶體驗上的差異,反映了台灣各地釣蝦文化的多樣性。

「南部釣蝦場還保有很多複合式活動,像一些遊藝機或是KTV;在北部這樣子的狀況比較少,北部比較偏向在單純釣蝦跟熱炒,那也屬於在一個夜生活的一個範圍。」陳品妡坐在剛裝潢好的釣蝦場聊到,現代釣蝦場客群正在顯著分化,一方面,那些提供清潔、無煙環境的釣蝦場吸引了親子家庭、觀光客和年輕人;另一方面,偏好傳統釣蝦體驗的釣客,則會持續支持熟悉的場所。

▲泰國蝦價格高漲,養殖業者指出在各種飼養成本提高下,漲價是不可逆的趨勢,這也讓釣蝦場業者苦哈哈。(圖/記者林挺弘攝)

不可否認,現今國人對於釣蝦的熱度有所下滑,主要是因為養蝦成本的上升和產量的不穩定,使泰國蝦價格高漲不下,這不僅增加了釣蝦場和餐廳的運營成本,最終負擔都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加上當下消費者面對更多元化的休閒娛樂選擇,釣蝦產業面臨著發展上的挑戰。

蝦農陳仲賢說,約3年前,泰國蝦受到早熟症影響,蝦體無法長大成為市售規格,導致市場上大缺蝦,「現在天價!養蝦到現在沒有那麼貴過,現在公蝦的價格一斤達390元、母蝦310元。相比之下,過去公蝦的價格大約在250元到270元之間,母蝦的價格約在230元左右。」

一位在北部經營釣蝦場的不具名業者就表示,「泰國蝦的價格越漲越誇張,而且是完全不能喊價的,你不買就沒有蝦,釣蝦場也就不用開了。」

儘管經歷早熟病後的泰國蝦的價格有所回穩,但養蝦成本提高,市場價格並未有顯著下跌,蝦農陳怡樺更不諱言說,「釣蝦場很可能會越來約少,因為蝦價只會繼續漲,釣蝦場較蝦會越來越貴,假如一斤賣到500元,不要說蝦場苦哈哈,釣客更不可能接受。」

▲葉怡均(右)在東港養殖研究中心培育健壯的泰國蝦蝦公、蝦母,未來將會與蝦農們合作。(圖/記者林挺弘攝)

至於泰國蝦,為何會從早期蝦農口中的超好養,到現在越來越不好養?東港養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葉怡均歸納出3大原因,分別為「疾病問題」、「缺乏優良種苗」以及「極端氣候影響」。

另有養殖業者推測,近年泰國蝦養殖困難的原因可能與近親繁殖有關,因此一些業者自行引進國外蝦苗進行配種,然而,這樣的做法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對此,葉怡均表示,目前尚無證據能夠證實近親繁殖導致泰國蝦難以飼養,而這更可能是因為蝦農對生物安全防疫意識的缺乏所導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所正在進行相關研究,並致力於培育優良的蝦苗。同時,水試所還在協助業界建立生物安全的核心示範場域,希望通過建立這些示範場域,能提供更多的優良種原給水試所。

但究竟台灣釣蝦文化何去何從,仍須靠蝦農、釣蝦場業者,釣客一起去努力,在台灣仍有一群人正在積極做出改變!
 

系列報導

從疑慮到成功:泰國蝦的「蝦歷史」見證台灣繁榮之路

台灣活蝦料理的興起:從釣蝦場到專業餐廳

從封閉到開放:釣蝦的國際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