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婚訊才面臨「婚前失戀」!她驚覺與未婚夫「心理遠距離」

▲▼結婚,婚禮,新娘,悔婚,教堂。(圖/CFP)

▲決定結婚時,才發現自己面臨了「婚前失戀」而決定放手⋯⋯。(示意圖/CFP)

文/Queenie Kao 高子翎
摘自/悅知文化出版《你是獨一無二,美好且可愛的存在

一段關係走向終結,不是因為沒有愛,而是彼此對愛的方式與被愛的需求不一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婚禮是什麼時候!」
「妳會辦在海外對不對?好期待,記得提早先說喔。」
「妳是想要小孩的對嗎,那現在可以先開始了!」

當時,在社群上發布了要結婚的消息,便陸續收到許多朋友們關心的訊息。面對這些話,我努力控制好笑容的弧度,不露出尷尬,因為我其實真的不知道,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這個不確定的念頭,不能隨便說出口,只能藏在心中。一來,是因為說出來大家肯定會充滿疑問;二來,我一向不習慣分享太多迷惘與焦慮,認為這是自己的事,應該由自己面對。

隨著婚期越來越近,為了解謎,我決定開始找線索。首先,訪問身邊的姊妹開始,問問她們在婚姻中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迷惘與糾結,後來又是如何安放焦慮、幸福奔向婚姻,也許能從中找出自己糾結的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在心中擬定了大致的訪綱,內容包括了:「為什麼妳會決定要嫁給他」、「妳怎麼確定這是想走一輩子的人?」、「妳當時有猶豫不定嗎?還是感到無比確定?」、「妳現在幸福嗎?」

經過一番追問,我得到了各式各樣的答案。因為有安全感、因為他很負責任、很照顧家人、是適合結婚的對象、現在不結婚就太晚了等。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大家都會不約而同補上一句:「反正結婚需要一個衝動,不用想太多。」

幸好,當時身旁也有像勇者般逃過婚的叛逆姐妹,氣定神閒的說:「妳要想清楚,有猶豫的話就不要勉強,結婚這件事情不能將就。我當時和前任連房子都買好了,還是覺得不行,他不是我想一起過下半輩子的人,如果不是這樣,現在就遇不到我老公。」帶著持續的焦慮與不確定的飄渺感,努力將自己內心抽絲剝繭,並收集身邊姐妹的各路建議,終於找到不對勁的根源。

那是一個天氣晴朗的明媚下午,我和他前往婚攝紀錄影像工作室,進行婚禮新人出場影片的拍攝企劃討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導演說:「接下來,要做一個小訪談,方便我們寫腳本與分鏡,以及讓團隊可以有更多的靈感發想。Queenie妳喜歡妳先生的原因,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好,沒問題。嗯,主要是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善良的人,而且他真的很疼我。」我邊說邊拿出手機,點開備忘錄。

備忘錄裡的置頂,建立了一個標題,名稱是「很疼記錄」。當初會創建的原因,是想要讓自己莫忘初衷,記得對方一路付出的大大小小事情,記得那些珍惜,不能當成理所當然。團隊聽了都覺得很感動,認同的點點頭。

「那你喜歡Queenie什麼?」導演期待的看向他。
「沒什麼原因,因為她是我的菜。」
「還有其他原因嗎?試著多說一點?」
「可能就是人漂亮,聲音好聽,家教很好。」

現場瀰漫了一股尷尬的氣氛,婚攝導演也匆匆結束了這部分話題。

生命裡總會有一些時刻,像是走著走著撞到頭,很痛,然後你會有點氣自己,怎麼一直低頭滑手機,沒有抬頭看到其實顯而易見的障礙物。

結束會議後,離開現場,我問他:「你覺得我們真的適合結婚嗎?」
他說:「適合呀,我只是沒有妳會講話。」

「沒關係,其實不是會不會講話的問題,我沒有在生氣。我只是,好像知道了為什麼我會感到孤單的原因。不是因為遠距離,而是一直以來,我們兩人的心都無法交流,也許透過彼此不放棄的包容和努力有曾經拉近過,但很難強求,我們都沒有錯。」

他的述情障礙與逃避溝通,雖然可以理解是性格使然,但仍時常讓我感受到彼此像是活在不同時空的人,當我遇到需要被好好理解的任何時刻,他總是用無言以對的當機狀態來回應。時間一久,累積了各種無力與疲憊,等到發現時,才驚覺彼此內在的距離越來越遠。

常聽人家經歷婚內失戀,我遇到的卻是婚前失戀。

♢♢♢

有一種狀況,是對方一切都很好,對妳也很好,好到讓妳感動,生活上的一切有他照顧便覺得無比安心、舒適。一切硬性條件下,這個人就是大家眼裡「疼妳的好人」,這樣的人是一個讓人安心的陪伴者,但妳內心仍感到孤獨,因為只有自己知道,就算經歷了重重努力,彼此的內在仍是平行的。

「妳知道嗎,這種人最適合結婚了,很難找耶,至少不忠的機率低很多。」原來也有人是這樣分析著。才發現,每個人在親密關係裡的需求、對愛的理解都是天差地遠,其中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不一樣的層次:

第一種,「身」的層次。是屬於物質與現實面的需求,只要對方願意一直付出與奉獻,把伴侶的一切擺在優先,那麼,兩個人就算無話可說,興趣八竿子打不著,相處時各過各的,但只要陪伴在彼此身邊的氛圍是舒適的即可。這是平淡的、穩定的愛。在他們心中,陪伴也是一種長情的告白。

第二種,「心」的層次。屬於情緒與內在感受層,對方能不能懂你,彼此的理解程度與溝通能力在這一層就很重要了。雙方在心理上能否給出踏實溫暖與支持、你們能否感受到彼此的喜怒哀樂、有爭執時願意解決不擺爛、就算距離遙遠也不會感到孤單。因為你知道兩人的心緊緊相繫,這是一種幸福的愛。

第三種,就是「靈魂」層次了。是一種比較難相遇的層次,也是大家常說的靈魂伴侶,排除其他因素後,這個人能不能讓你們彼此在生命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願意一起突破與成長,就算彼此擁有各自的觀點,但總能互相交換意見和找到共鳴。雙方都欣賞著對方身上的亮點,能感受到一種超越言語形容的富足,以及非對方不可以的堅定。

兩個人在這三層關係裡也並非恆定,就算是第一種,也有機會透過一起成長改變,進階到第二種。即便是第三種,也可能因為彼此都過於主觀或自我,極限拉扯下,反而讓關係無法好好延續,兩人是成長了,但最後卻變成陌生人。

♢♢♢

相愛容易相處難,是真的。但我想說的是,我不認為這些選擇有絕對的好或壞,但走到步入婚姻的階段,需要靜下心來,聽聽心中真正的聲音與答案是什麼,因為這件事並不是別人說了算。

而我終於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因為我還不清楚自己最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只知道我不想在思考清楚前,糊里糊塗的照著別人的劇本走。回頭檢視三年多的感情,我們走過了遠距離、走過了世界各地、走過了許多日常與節日、走過了很多的開心與不開心,卻走不進彼此的靈魂裡。

「我們都不快樂了,對不對?」

很多時候,一段關係走向終結,不是因為沒有愛,而是因為我們總要在經歷過後,才終於認清彼此對愛的方式和被愛的需求不一樣。

假使走到這一步,經過努力還是突破不了,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而非因為自己的恐懼、習慣了對方的照顧與好,緊抓著不放。如果你珍惜對方,便會真誠地希望對方能遇見讓他真正感到舒適的關係,不會自私地拉著他停在原地。

愛的時候敢全然投入去愛,發現不適合的時候,也要敢於作出決斷。
敢要也敢不要,才是對感情的不愧對。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出版《你是獨一無二,美好且可愛的存在:40篇尋愛旅程中,遇見自己的勇氣練習》,原文標題〈敢要,也敢不要〉。作者Queenie Kao 高子翎,文字創作者、社群KOL、女孩們情路上的軍師小姊姊,解開8萬粉絲心中的結,引領在關係中迷路的你。

你可能也想看

愛說「我覺得」三字超傷感情!閨蜜一句話點醒:這些判斷沒有邏輯

吃冰是因為「孤單想念朋友」!她掀起食物革命⋯撕下負面標籤

女文青這種病「開腸剖肚就會好」 她反思:工作的終點為何是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