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拿納稅人8000萬美元」武裝台灣 BBC:40年來首度

▲▼國軍、陸軍、國防部、台灣軍隊。(圖/翻攝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美國使用外國軍事融資計畫提供台灣軍援。(圖/翻攝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記者張寧倢/編譯

美國總統拜登近期簽署首次提供台灣的8000萬美元外國軍事融資,中國對此表達不滿與反對。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稱,這8000萬美元不是貸款,而是來自美國納稅人,是美國40多年來第一次用自己的錢向一個官方不承認的地區運送武器,台灣的脆弱性迫使華府採取行動,美國正在悄悄地武裝台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BBC報導,8000萬美元比一架現代戰鬥機成本還低,也遠低於台灣購買美國武器所花費的140億美元,但這卻是美國首度提供台灣「外國軍事融資」(FMF)。美國透過FMF提供烏克蘭約40億美元援助,也向阿富汗、伊拉克、以色列等國運送數十億美元,然而過去FMF只授予被聯合國承認的國家或組織,而台灣不在此列。

▲BBC指出,美國堅稱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部分關鍵做法已經有變。(圖/路透)

過去十年,海峽兩岸的軍事平衡已明顯朝中國更有利的方向傾斜,舊有模式不再有效。華府堅稱其政策沒有改變,美國國務院也否認FMF代表著對台灣的任何承認,但在一些關鍵的做法已經有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民間智庫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向BBC表示,涉及軍備的交易可能耗時10年,但透過FMF的方式,美國可直接從自身庫存中運送武器,而且是美國的錢,「所以我們不需要經歷所有的批准過程。」

賴怡忠預測,美國的軍事融資將被用於標槍(Javelin)與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這是讓軍隊可以快速上手的高效武器,但國軍相當缺乏,「在烏克蘭刺針飛彈很快就耗盡,烏克蘭使用這款導彈的方式可表明,我們所需的數量可能是目前庫存的10倍。」

▲台灣智庫學者認為國軍刺針飛彈數量遠遠不足。(圖/軍聞社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BBC稱,長期觀察人士直截了當的評估是,台灣對中國的攻擊準備不足,且問題很多,例如台灣軍隊有數百輛老舊的主戰坦克,但現代化的輕型飛彈系統太少,半世紀以來的軍隊指揮結構、戰術與學說都未更新,許多前線部隊人力只達到應有的6成,以及被部分年輕人開玩笑說是「夏令營」的兵役制度。

報導提到,數十年來,台灣政治與軍事領導層嚴重依賴一種信念,即入侵台灣對中國而言過於困難與冒險,台灣以犧牲陸軍為代價,優先發展海軍和空軍,但如今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海軍和遠勝於他國的空軍,去年有智庫兵推估計,若與中國爆發衝突,台灣海軍與空軍將在開戰96小時內全軍覆沒。

▲BBC稱,台灣正在轉向「堡壘台灣」的戰略,企圖使台灣難以被中國征服。(圖/翻攝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報導指出,在華府方面的巨大壓力下,台灣正轉向使其難以被征服的「堡壘台灣」戰略,將重點轉向地面部隊、步兵與砲兵,擊退灘頭入侵,若有必要須在城鎮和山林基地作戰。華府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是,台灣改革與重建軍隊的時間已所剩不多,台灣的脆弱性正在迫使華府採取行動,所以美國也開始重新訓練台灣軍隊,台灣地面部隊被派往美國訓練,美國的訓練員也來到台北。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表示,台灣仍不能指望憑藉一己之力威懾中國大陸,這是烏克蘭戰爭的另一個教訓,「國際社會必須決定台灣是否重要」,如果G7和北約認為台灣關乎其利益,那就必須讓台灣局勢國際化,讓中國謹慎考慮侵台的成本。他也認為,中國試圖改變區域現狀的行為將間接將台灣安全與南海、東海問題連接在一起,使台灣不再被孤立。

報導稱,許多長期觀察中國情勢的人士表示,美國做出的任何公開承諾都將激怒中國政府,而非威懾北京,但華府也知道,台灣不能指望獨自保衛自己。正如同一名長期觀察人士所說,「我們需要在整個戰略模糊性問題上保持沉默,同時充分武裝台灣。」

►美對台軍事援助8千萬美金 陸國台辦:動搖不了我們解決台灣問題

►美對台供外國軍事融資 陸外交部:停止製造台海緊張因素

►首度對台實施「外國軍事融資」 美國務院:符合一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