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資深店員靠3招「1秒辨識詐騙」!好心勸退領幽靈包裹堵詐

倉庫全塞爆!貨運站嘆雙11「生意好假象」:累死也沒比較賺(圖/CFP)

▲許多詐騙包裹的寄件地來自境外,有熱心的超商店員憑經驗辨識阻詐。(示意圖/CFP)

記者許敏溶、蕭筠、周姈姈、陳嘉恩/台北報導

全台灣有1萬多家便利商店,密度是全球第二高,許多忙碌的上班族會使用超商貨到付款服務來購物取貨,但這個方便的管道也被詐騙集團盯上濫用,寄送劣質貨品或「幽靈包裹」來詐取財物。消基會副董事長徐則鈺就自曝,妻子近期也差點成為被詐騙對象,透過一頁式網站下單後前往超商取貨,還好靠超商店員提醒包裹有異狀,並未付款取貨,才避免了金錢損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包裹詐騙主要分為兩類,常見的「一頁式廣告詐騙」是消費者遇上不肖賣家,下訂後收到不符預期的劣質商品;後者則是詐騙集團在消費者未訂購商品的情況下主動寄出商品,並發送到貨通知簡訊,誘使消費者前往取貨付款。《東森新媒體ETtoday》製作「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專題報導,本周針對層出不窮的包裹詐騙手法進行解析和破解。

包裹詐騙橫行 消基會副董妻子也差點受騙

消基會副董事長徐則鈺說,該會接到消費者申訴一頁式詐騙的個案非常多,消費者會請消基會幫忙找詐騙業者,但消基會無能為力,「連警察也找不到,消基會怎麼有辦法幫忙找到。」

儘管徐則鈺經常宣導不要在社群平台買東西,但他也笑說,妻子最近才差一點被騙,因為他太太喜歡吃地瓜乾,在一頁式廣告看到賣地瓜乾,於是買了5包共1500元,當她去超商取貨時,店員提醒「很多人被這一家業者欺騙」,且包裹上沒有發貨人姓名、電話與地址,勸阻她付款取貨,因而避免了金錢損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超商便利的付款取貨服務遭詐騙集團利用。(示意圖/記者劉維榛攝)

不具名資深超商店員說,包裹詐騙在前兩年疫情期間達到最高峰,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也讓店員練就了基本的辨識能力,發現包裹有問題時就主動提醒顧客,「除了是好心防止詐騙之外,也是避免顧客付款後才發現被騙,跑回來店裡吵鬧要退款的麻煩。」

標示「代寄」或「非賣家」 極可能是詐騙包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名店員分享,有3個方式可辨識包裹是否可能是由詐騙集團寄出,首先是包裹的寄件人是否有標註「代寄」或「非賣家」字樣,這樣的標註代表貨品可能是來自海外,也可能是在國內經由層層轉寄,一般網購並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寄件,因此是詐騙包裹的可能性極高。

▲詐騙包裹上常會標註「代寄」和「非賣家」字樣。(圖/新北市法制局提供)

新北市消保官指出,從中國大陸寄來的物品通常是採取集運方式,包裹上的標籤都把該公司寫為寄件人,事實上該公司連包裹內的物品是什麼都不知道,為了自保也只好在寄件人資訊旁邊加註「非賣家」,若是網購國內商品但寄件人卻是跨境物流公司且註明「非賣家」的話,表示該包裹是來自境外,顯然不合理,極可能是詐騙包裹。

該店員分享第2個辨識招式是寄件的業者是否為屢次遭投訴的「黑名單」,由於超商每天會經手很多包裹,一旦發現其中一件可能是詐騙,熱心的店家通常會把同一個寄件者的其他包裹一併挑出來提醒後續的取貨者,店員之間也會互相提醒有哪些寄件者非常可疑需要注意。

個資外洩遭詐騙集團利用 「買一件寄兩件」誘騙取貨

第3則是包裹透過很不合理的到貨方式來到貨,例如有消費者向某大平台買東西後,卻可能因為個資外流,同時也送來了另外一件來自名不見經傳業者的可疑包裹,誘騙消費者同時領取;或是突然間出現同樣規格和來源的大量包裹,取件率卻不高,可能是詐騙集團亂槍打鳥寄送,這類型包裹也會特別提醒取件者注意自己到底買了多少商品,不要胡亂「順道」取件。

▲詐騙集團寄送的包裹內可能是劣質品或是沒有購買的東西,不少人拆封才發現受騙。(圖/民眾提供)

行政院消保處指出,為確保消費者權益,消保處與貨運及超商業者協調,在2020年11月建立強化貨到付款協處機制,一旦發生詐騙,當消費者向業者提出申訴時,就由新竹物流、統一速達、台灣宅配通等貨運業者,主動退款給消費者,而貨運業者則根據這些經常被申訴與退貨資料,將上述出貨業者列為黑名單,從而降低民眾被騙機率。至於超商部分,主要扮演協助者,四家超商都提供客服,由專人受理消費者申訴立案後,轉知託運人處理,也就是由超商去追倉儲物流公司。

被詐騙申訴「越快越好」 超商物流協助追回款項

消保處指出,消費者若遭到詐騙,基本上是沒有規定多久內要提出申訴,但「越快越好」,盡量在一個月內提出。推動強化貨到付款協處機制後,申訴總案件已經明顯下滑,近期仍有收到投訴,但大多數是不知道怎麼去拿回錢的路徑才投訴。

徐則鈺說,一頁式廣告最大特徵,就是沒有出貨人的姓名、電話與地址等聯絡方式,民眾到超商取貨時,若無上述資訊,就不要取貨。現在透過消保處與貨運及超商業者協調,建立強化貨到付款協處機制之後,消費者可以拿回費用,所以消基會接到投訴有比較少,他相信未來這類案子應該會越來越少,但可能會有其他的詐騙手法取代。

▲詐騙集團寄送幽靈包裹,傳訊息拐騙消費者前往超商取件。(圖/民眾提供)

國內四大超商目前也都積極加入防堵詐騙的行列,7-ELEVEn自2022年4月起推出「安心取」服務,透過「門市端預防性宣導」、「安心取線上申訴平台」兩大策略協助防範詐騙包裹,提醒消費者在臨櫃取貨前務必「先查證、再付款」,若已完成取件才發現疑似詐騙,可透過「安心取」服務於申訴平台線上處理,客服將協助聯繫廠商處理退貨退款。

沒印象購買商品 不要收到簡訊就貿然取貨

全家表示,針對跨境包裹疑似詐騙處理,消費者可撥打日翊客服服務專線立案,轉由專人客服通知廠商,廠商再與消費者聯繫,如確立為詐騙案件將受理並協助退款作業;另有些熱心店員看到是國外來的跨境包裹,也可能會口頭跟消費者確認是否真的有購買。

萊爾富指出,自2022年1月推出「跨境包裹疑似詐騙處理」服務至今,目前每月接獲跨境包裹疑似詐騙均為零星個案,萊爾富也建議若消費者沒印象近期是否有購買商品,而收到取貨通知簡訊,會建議消費者不要貿然至門市領取包裹與付款。OK mart回應,消費者可撥打OKmart網購客服專線,由客服了解後進行專案處理。

【延伸閱讀】
►專題報導: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
►詐騙包裹每年逾千件!付款取貨了還有救 四大超商退款攻略一次看
►2招式防堵包裹詐騙!專家籲「逆物流」追源頭 跨境包裹阻絕於邊境
►個資外洩遭詐84萬「上法院也討不回」!為何買了什麼詐騙集團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