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打疫苗出現血栓 中國附醫:染疫血栓機率遠高於打疫苗

▲▼神經內科蔡昇達醫師。(圖/中國附醫提供)

▲神經內科蔡昇達醫師。(圖/中國附醫提供)

記者李忠憲/台中報導

國人憂心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如血栓及腦中風等神經學症狀,猶豫未打者不在少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6日釋疑表示,英國研究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比例是每百萬人有14.7人,但感染新冠肺炎住院中發生靜脈血栓機率是3至20%,風險遠高於打疫苗併發症。打疫苗好處遠大於壞處,仍是避免重症和死亡的最佳解方,呼籲符合資格民眾盡快施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附醫神經部蔡昇達醫師表示,神經科門診詢問度最高的,是施打疫苗的血栓問題。英國研究證實,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比例每百萬人有 14.7 人,是罕見併發症;感染新冠肺炎患者住院中發生靜脈血栓機率為3~20%,風險遠高於打疫苗引起併發症。梗塞性「腦中風」是腦部「動脈」的血栓,台灣腦中風學會認為,中風急性期兩週內不建議施打,穩定後還是應該施打,因為好處還是遠大於壞處。

他表示,以大陸武漢去年研究為例,1875個新冠肺炎患者中,50位有中風病史,有較多的慢性病、較容易發生呼吸衰竭及入住加護病房。因此,曾中風的病人應接種疫苗,避免發生新冠重症或是死亡。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及抗凝血藥物皆不需停用,也不會增加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此外巴金森氏病患者,若符合資格者應儘速施打疫苗,打疫苗當天無須停藥,注射部位可選擇動作較差側的手臂。

蔡昇達說,新冠肺炎除出現呼吸道症狀外,也會影響神經系統。中國附醫神經部團隊去年做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總結新冠肺炎神經學表現,最常見的包括嗅味覺異常、頭痛、肌肉酸痛、頭暈、腦中風、癲癇等,研究成果刊載於去年5月神經學前沿(Frontiers in Neurology)期刊。一年後再度進行文獻回顧,發現上述神經學症是可恢復的,歐美及中東地區的研究已證實嗅味覺改變之症狀,在一週內已開始逐漸恢復,一年之後,96%的病人嗅味覺皆恢復。其原理為免疫反應造成嗅味覺細胞發炎,造成嗅味覺的喪失。

但是,感染新冠肺炎也可能造成長期後遺症,今年6月21日由史丹福大學Andrew C Yang等人發表於「自然」(Nature)的研究中,對新冠肺炎感染過世病人進行解剖,發現感染者腦部受到發炎反應影響,和其他失智症、憂鬱症病人腦部相似,推測新冠肺炎感染者長期可能會有失智及憂鬱等症狀出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昇達認為,我國疫情控制得宜,多數民眾除希望瞭解染疫後的神經學症狀,尚有「該接種疫苗嗎?」之疑慮。如上所述,染疫後大部份症狀皆會恢復,僅有少數病人留下長期後遺症,但若染疫而導致重症或死亡,對自身和家庭衝擊相當大。而「接種疫苗」是避免新冠重症和死亡的最佳解方。

他表示,依據國際及台灣疾管署數據,接種疫苗後最常見的副作用為發燒、疲倦、肌肉酸痛、手臂注射處痛、頭痛等,這些均可短時間內漸漸緩解。若出現嚴重的頭痛、視力模糊、手腳無力、講話不清楚、胸痛、呼吸喘等,則可至門診或是急診就醫。最後仍提醒疫苗造成的嚴重不良反應相當少見,若對接種疫苗有疑慮可至相關科別門診諮詢,民眾若符合資格應儘快接受疫苗注射,保護自己也保護朋友及家人。

230ml,原價6250元、特價3349元

【更多新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獲利5倍!她一口氣砸553萬買35塔位 結果只拿到3張紙

瞄準微解封! 台中日租套房泰女賣淫集團祭優惠攬客

帥歐巴金炳秀酒駕...好怕遭驅離台灣 法官念初犯不予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