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童復發「睪丸腫至5倍大」 長庚完成CAR-T治療免除切蛋命運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13歲男童小華(化名)8歲時就被診出斷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化療結束後不到半年,發現雙側睪丸腫大,嚴重的那一側甚至腫至一般人的5倍大,確認為骨髓外復發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面臨切除睪丸的命運,後續在林口長庚醫院醫療團隊協助下接受CAR-T細胞療法,效果反應良好,睪丸也逐漸縮小、恢復正常。

▲▼林口長庚啟動CAR-T細胞療法,順利完成兩例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林口長庚啟動CAR-T細胞療法,順利完成兩例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白血病是兒童最常見的癌症,可能面臨復發或者頑固性的治療而棘手。林口長庚醫院今(17)日舉辦記者會,分享林口長庚啟動CAR-T細胞療法,順利完成首兩例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

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副部長陳世翔分享,小華化療結束後不到半年就發現雙側睪丸腫大,一般正常青春期兒童睪丸約4~12cm³,但他復發時左側睪丸腫至26.28cm³,右側更加嚴重,腫至64.52cm³,約是一般人的5倍,後續確診為骨髓外復發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同時的骨髓檢查亦發現「微量殘存疾病」(MRD)上升,代表骨髓也即將復發。

另外一名8歲病童小寶(化名)也面臨同樣問題,他4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原本一切治療順利,無奈在化療結束後9個月注意到右側睪丸腫大,確診為骨髓外復發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骨髓檢查也發現MRD上升。

▲▼林口長庚啟動CAR-T細胞療法,順利完成兩例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副部長陳世翔說明CAR-T治療成果。(圖/記者洪巧藍攝)

陳世翔表示,長庚醫療團隊考量到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於骨髓外復發的效果有限,且睪丸復發後的局部治療需切除睪丸或放射治療,勢必影響病童將來的生殖能力,因此安排特約門診向家長詳細講解疾病現況、治療狀況、其他治療選擇以及CAR-T治療利弊等。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科主任張從彥指出,CAR-T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的簡稱,被稱為「活著的藥物」,其原理是抽取病人的免疫T細胞,在實驗室通過基因工程加以強化,使其能識別並攻擊特定癌細胞,再將這些修改後的T細胞擴增輸回病患體內,以快速作戰進而消滅癌細胞;國內目前可執行CAR-T細胞療法的醫療院所共有七間,林口長庚醫院也在其列。

▲▼CAR-T療法流程說明。(圖/長庚醫院提供)

▲CAR-T療法流程說明。(圖/長庚醫院提供)

陳世翔解釋,CAR-T治療是目前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最新穎的治療,原要價超過千萬元,雖自2023年11月起納入健保給付,但給付條件為患有難治型、移植後復發、第二次或二次以上復發之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這兩位病童都是首次復發,因此不符合給付條件,家長考量孩子未來發展,決定自費接受治療。

所幸兩位病童在CAR-T細胞輸注過程都很順利,無重大不良反應,住院治療期間僅出現輕微的發燒、疲倦等症狀。輸注約2週後順利出院,目前都持續在門診追蹤觀察治療反應中,治療後的初期臨床反應相當不錯。

血液腫瘤科系主任張文震表示,CAR-T是癌症細胞治療重要的里程碑,成功的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經過基因改造,產生強大的免疫力,摧毀體內的癌細胞。

除了目前通過的ALL及DLBCL之外,研究者正積極研發下一代的CAR-T以改善副作用,並開發其他的適應症。目前研發的重點多以血液科癌症為主,實體腫瘤的癌症目前還有許多困難待克服,例如CAR-T細胞如何侵入腫瘤內部以及腫瘤微環境因素。隨著腫瘤免疫學的進展,將來可望有機會更安全、更廣泛的應用CAR-T來治療癌症及非癌症免疫疾病。

▲▼林口長庚結合醫護藥檢等專業共同組成CAR-T治療團隊。(圖/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結合醫護藥檢等專業共同組成CAR-T治療團隊。(圖/長庚醫院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