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腳步將停滯? 中國對亞洲影響力2030年超越美國

▲上海摩天大樓。(圖/視覺中國CFP)

中國經濟實力持續成長,將使美國在亞洲的地位受到影響。圖為上海。 (圖/CFP,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

美國強勢的經濟實力一直以來都影響著亞洲的經濟結構,但隨著中國在亞洲的投資和消費持續增長,日本一份最新經濟研究報告指出,預計到了2030年,中國對亞洲和日本的經濟影響將會超越美國,亞洲經濟正快速地「中國化」。此外,也有人擔心美國的影響力下降後,亞洲的市場經濟化和民主化也將會停止發展。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亞洲各國來說,美國是世界最大消費地,且同時也是第一大出口對象國;但是,東盟對中國的出口額卻在2010年後,超越了對美國的出口額,更在2016年達到1430億美元(約4兆2581億元新台幣),比對美國還高出9%。另外,日本2017年(截至11月)對中國出口額也提高到了13兆3842億日圓(約3兆5615億元新台幣),超越了日本在2014年的紀錄。

數據顯示,美國獨大的時代似乎正逐漸遠去,如果持續這樣的趨勢,美中未來在亞洲的影響力將會如何變化呢?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田原健吾,透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投入産出表進行推算,結果顯示,「中國到了2030年對東南亞和日本的經濟波及效果,將增至2015年的1.8倍,比美國高出4成。

在美中的消費和投資(最終需求)分別增加1%的情況下,兩國將會以出口等方式,將東盟主要5國和日本的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提高多少?田原健吾以此進行推算指出,中國2030年的需求每增加1%,將為東盟帶來33億美元的經濟波及效益,為2015年的兩倍;而美國則為19億美元,不到中國的3分之2。

牛津經濟研究院2017年12月的報告指出,北京、上海、廣州及天津4個中國城市,於2035年將擠身全球最大城市經濟體前10名中。圖為廣州。

▲▼廣州黃埔古港。(圖/CFP)

此外,由於中國於2008年的「雷曼兄弟事件」後,推出4兆元的經濟刺激政策,增加了對基礎建設和設備的投資,使日本對中國的機械相關產品出口額大幅增加。因此,中國對日本的經濟波及效果於2015年就已超過美國,需求每增加1%,經濟波及效果為28億美元,而美國則是27億美元。

同樣的情況下,中國到了2030年對日本的經濟波及效果更來到46億美元,比2015年成長了6成,而對東盟與日本的波及效果則是美國的1.4倍。

將範圍擴展至全球的話,美國於2030年的經濟波及效果為529億美元,比中國高出2成,但是在亞洲,美國的影響力則將被地理位置較近的中國超越。報導指出,「美國打了個噴嚏,亞洲就得了肺炎」的美國獨大時代正在慢慢成為歷史。

對於中國製造業來說,如何降低不斷增加的人力成本是必須面臨的問題,省力化投資便存在著巨大市場需求,因此,類似三菱電機在中國啟動工業機器人生産等機會將會大幅增加。除了出口之外,日本企業在中國設立子公司的利潤,也將會回流日本國內,作為工資和投資等用途。

粵港澳大灣區預計未來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貿易中心。圖為深圳。

深圳,經濟,深圳市區示意圖。(圖/CFP)

據報導,雖然亞洲可能因此獲得益處,但是中國將突出的經濟實力當作外交武器的作法,也將對其他國家造成風險。以韓國為例,該國曾因為是否設置「薩德」防禦系統的問題,而遭到中國抵制韓國產品,導致2017年的GDP被拉低了6兆254億韓元(約1796億元新台幣),使文在寅政權最後放棄參與該導彈防禦系統,顯示出朝中方靠攏的傾向。

此外,為了使美國解除經濟制裁的緬甸,一直努力推動民主化,卻因為羅興亞難民問題而遭到國際輿論強烈批評,在這樣的情況下,卻感受到了中國釋出的善意,使緬甸也出現了傾向與中方交好的情形。報導指出,美國過去強大的經濟實力是推動亞洲民主化的原動力,但是在中國影響力逐漸壯大的趨勢下,美方促進民主的力量將可能越來越減弱。

日本經濟方面雖然會因為中國對亞洲的影響而受益,但是外交卻可能面臨危機。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日前曾公開表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逐漸擴大,連在其他國家的基礎建設工地都能看到中文標示牌,而日本的影響力卻正在減弱,「不得不說日本的外交面臨危機,只做與至今相同的事情將無法維護國家利益」,如果這樣的情形持續下去,日本的各項主張在國際會議等場合可能會變得難以被通過。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