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一般外科

一般外科

住院醫師上腹悶痛 檢查赫見棒球大囊腫「脾臟黑一半」

北部一名28歲陳姓住院醫師,因上腹部悶脹疼痛到醫院就醫,發現脾臟有一個6公分大囊腫,且因囊腫壓迫血流,脾臟已經黑一半。但因擔心傳統脾臟切除手術將影響免疫力驟降,及行醫時恐面臨猛爆性感染威脅,遂到台中中國附醫求診,最後透過「腹腔鏡脾臟部分切除手術」摘除囊腫,保留50%的脾臟。

乳癌轉移難活兩年?從坐輪椅到能小跑步 口服新藥帶來新希望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佈最新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女性新發癌症52,387人,其中有13,965人是乳癌,相當於每四位女性新發癌症,至少有一位是罹患女性乳癌,而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女性乳癌,都有可能會轉移到其它器官,以管腔型乳癌為例,最常見轉移到骨骼、肺、肝、腦等器官。

病患隱匿愛滋病史!醫開完刀才知...痛批:醫療人員都活該?

「愛滋病」人人聞之色變!敏盛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醫院徐光漢30日於臉書發文表示,一名愛滋患者因隱匿10年愛滋病情,卻讓住院期間替患者開刀的醫療人員暴露在高風險環境中,痛批「愛滋有隱私權,醫療人員卻沒有被保護的權利?」

用力牽機車竟刺穿腸?禍首是「卡魚刺猛吞水吞飯」!

彰化縣63歲的黃先生使力牽機車時突然肚子大痛,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竟發現他是小腸破裂引起劇痛,只能緊急手術縫補。而禍首來自於他2週前曾誤食細小的虱目魚刺,原本卡在喉嚨,一直灌水才吞下,不料竟在2週後造成腸穿孔,用力牽機車時病發只是湊巧。

檢查沒問題...母女卻擁抱大哭 「背後原因」讓醫生超欣慰

「身體健康」是最平凡也最奢侈的願望。名醫江坤俊在臉書上分享一名媽媽到診間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沒想到卻在被告知「沒問題」後和女兒抱頭痛哭,讓他嚇了一跳。原來是媽媽先前在接到乳房攝影異常的報告後,全家陷入極度不安,家住苗栗的母女二話不說北上找江醫師:「沒想到我已經做過幾萬次的檢查,竟然可以給人如此的安定感。」

術後照護APP 病患放心居家療養

胃癌患者術後的照護非常重要,影響傷口癒合及營養吸收。為此,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智慧健康科技研發中心,共同開發胃癌術後照護App「surgery diary」,透過遠距照護系統,患者可於出院後自行上傳傷口照片,醫師能審視病患的傷口變化,透過簡訊回覆,立即告知如何處置或回診就醫,幫助病患術後居家療養。

長期不清洗肚臍 恐造成細菌感染

1名17歲女性,肚臍出現紅腫、疼痛等現象,且長達一個星期,自行拿藥膏塗抹後,症狀還更為加劇,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原來是患者肚臍內長了化膿性表皮囊腫所導致,透過清創、抗生素等治療後,已逐漸改善症狀。

神經監測 降低甲狀腺手術失聲率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未滿30歲的年輕人都曾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所苦,但大多數患者都是等到「粗脖子」、須手術切除時才發現。統計顯示,約有2%的患者在初次進行甲狀腺手術後,會有永久性聲音沙啞的現象,重複開刀患者聲帶受損率更會增加10倍。

微創肝移植手術 傷口僅7.5公分

傳統肝臟移植手術為了把偌大的肝臟完整取出,傷口長達30公分以上;亞東醫院醫療團隊去年3月,為一對父女進行「全腹腔鏡右肝捐肝手術」,歷經超過15個小時以上的手術,同時完成捐肝及肝臟移植,傷口僅7.5公分。目前父女恢復順利,且肝功能完全正常。

甲狀腺治療新趨勢 愛美不留疤!

甲狀腺位於下頸部,主要分泌甲狀腺素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而現今生活壓力大,節奏快的生活,常是誘發甲狀腺自體免疫性疾病的導火線,傳統切除甲狀腺腫瘤或結節手術,會在病人頸部留下約6公分的疤痕,並有部分病人會因為疤痕增生,在頸部出現「蜈蚣樣」的疤痕,讓愛美的女性望之卻步。

胰臟癌術後大出血 血管栓塞救命

一名八旬嬤,因罹患胰臟癌在台中慈濟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結果竟發生大出血,陷入昏迷,由於出血在小血管十分罕見,該院透過血管攝影進行栓塞,才成功止血救命。

多專科照護 提升GIST治療品質

手術是胃腸道基質瘤(簡稱GIST)的主要治療方式,然而切除後不代表患者自此揮別胃腸道基質瘤的陰影,除了最常擔心的腫瘤復發之外,也有部分患者因為手術後遺症而影響了終身的生活品質。

甲狀腺結節 嚴重恐吞嚥困難

1名39歲李老師,脖子出現異常腫塊,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患者左右兩側的甲狀腺出現約2公分的良性甲狀腺結節,且經兩個月的觀察,腫瘤不但成長速度快,且造成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症狀,接受醫師建議手術治療後,患者已順利恢復健康。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