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病最好不要「多休息」!曝「3驚人下場」反而害了他

▲經痛,月經,睡覺,MC,失眠,外漏,生理期。(圖/記者謝婷婷攝)

▲過度的臥床恐導致肌肉萎縮、糖尿病找上門。(示意圖/記者謝婷婷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每每生病就醫,醫師總是不忘叮嚀「多喝水、多休息,這樣才好得快」。但開業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過度休息」尤其是臥床休息對身體的影響甚鉅,有研究顯示,臥床整整7天足以讓全身肌肉萎縮、代謝力下滑,拉近與肌少、衰弱、糖尿病的距離。因此他強調,生病或傷者在經醫師評估允許下,應盡可能保持日常活動、減少臥床時間。

開業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YouTube頻道《一分鐘健身教室》中直言,「過度休息」對身體很糟糕。他接著分享2016年發表於《糖尿病》期刊上的研究,找來10位平均23歲且體重標準的年輕男性,做完全身健康檢查後臥床7天,無論吃飯、洗澡、大小便都不能離開床,光想就覺得痛苦。然而7天過去,學者再次以精密儀器測量受測者身體,有了驚人的發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思恒指出,研究發現,僅僅臥床7天就讓這些受測者流失1.4公斤肌肉,雖聽起來不多,但將同公斤數的牛肉攤平在桌上可是相當可觀。此外,臥床7天後受測者大腿變細,截面積下降2.3%、反映有氧能力的最大攝氧量下降6.4%、最大肌力下降6.9%、胰島素敏感度退步30%,「總結來看,只要躺床7天,就足以讓全身肌肉萎縮,肌肉的代謝能力下降,拉近我們與肌少、衰弱、糖尿病的距離。」

醫:生病最好不要多休息!曝3驚人下場「反而害了他」。(圖/截自《一分鐘健身教室》YouTube)

▲醫師指出,年輕人臥床7天對身體影響甚鉅,更難以想像長者會面臨多大的健康打擊。(圖/截自《一分鐘健身教室》YouTube)

王思恒接著說,臥床7天不算少見,他認識一位孕媽為了安胎在床上躺了3個月,吃喝拉撒都不能離開床,「她的肌肉想必萎縮了不只1.4公斤」。另外有許多確診新冠肺炎而住進ICU的患者、動過骨科手術而行動不便者,臥床十天半月也極為常見,「如果連23歲的年輕人躺一躺都會萎縮成這樣,那麼70、80歲原來就衰弱、慢性病纏身的長者,身體健康會因臥床受到多大的打擊,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復健醫學強調「即早活動的概念」,王思恒解釋,除了少數須完全臥床的疾病,如需安胎的孕媽、未經固定的骨折,或是心肺功能不穩還在打強心針的患者,其餘大多都應該在醫師的監督下,能走盡量走、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躺,甚至在ICU中使用呼吸器的患者,都能透過即早活動而加速恢復。

王思恒強調,並非要住院患者做100個波比跳,或是腿斷了仍得強忍疼痛深蹲。他的意思是即使生病受傷了,患者仍可經醫師評估後,在能力及症狀允許下盡量保持日常活動,如行走、如廁、進食、上下樓梯,甚至做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盡量減少臥床時間,藉此才能加速康復、減少體能與肌肉流失。他最後也呼籲,「以後不要再告訴生病的人『多休息』,因為過度休息反而是害了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