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民調》莊奕琦/疫情最大殺傷力 當高階人才大量傷亡

2020年03月20日 17:35

● 莊奕琦/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疫情由東方至西方,擴及全球一發不可收拾,確診人數破20萬,死亡8千餘人,全球生產供應鏈連環受創。

一個月來,美股暴跌已逾20%進入熊市,在舉世震驚之餘,各國政府相繼採取封城或鎖國政策,人心惶惶,造成消費者信心嚴重下滑,消費與投資的總需求萎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們均認為,此刻不需再等數據顯現,宣告全球經濟已進入衰退。若果,則國內如何因應此世界變局?政府應提早採取哪些防範措施?攸關國家的發展至鉅。

民調分析:普遍憂短期負面影響大 

國內因較早採行防疫措施,疫情相對還在掌控之中,惟最近國內ETtoday以手機簡訊調查,即時瞭解民眾反應資訊頗具政策參考意義。

▲ 七成民眾認為,疫情要4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才會得到控制。(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以下亦同)

該調查發現,72.0%民眾擔心自己染上新冠肺炎,70.9%民眾認為疫情要4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才會得到控制。即近七成民眾對這次疫情發展並不樂觀,從而有90.3%民眾會因為新冠肺炎,而減少外出用餐或旅遊,乃至86.3%民眾認為若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台灣經濟會大幅衰退。

▲ 九成民眾因疫情影響,減少外出用餐或旅遊。(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 

眼前有35.8%民眾認為自己目前收入已經受到疫情影響,未來幾個月的收入會受影響者亦有65.3%。有32.8%民眾認為對所在企業(或行業)未來影響很大,企業經營將出現問題,甚至可能倒閉。顯示民眾普遍認為短期負面影響大且恐擴及各行各業。

▲ 三成五民眾表示,目前收入已受到疫情影響。(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

▲ 六成五民眾擔心,未來收入會受到疫情影響。(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

▲32.8%民眾認為疫情對所在企業(或行業)未來影響很大,企業經營將出現問題,甚至可能倒閉。(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

而有高達93.3%民眾贊成政府在此時應該要參照外國,採取更嚴格入境管制及隔離措施,甚至89.9%民眾贊成台灣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流露出民眾為有效控制疫情的殷切期盼。

▲逾九成民眾贊成,政府採取更嚴格的入境管制及隔離措施。(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

 

 ▲近九成民眾贊成,台灣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

 有50.7%民眾認為,行政院將提出600億元特別預算紓困與振興經濟措施,對台灣經濟只會有「部分」的改善。在攸關個人生活收入頓減下,民眾特別期望政府施政能主動加把勁,幫助經濟早日復甦。

▲50.7%民眾認為,行政院提出的600億預算,只能「部分」改善台灣的經濟。(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

 

▲六成五民眾期待政府減稅或緩徵。(圖/《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

疫情衝擊非短期 全球經濟恐大衰退

調查資訊大致與國內外的相關報導相互呼應,即這次疫情擴大遍及全球,衝擊恐非短期。因台灣疫情相對獲得較佳控制,民眾尚且有此悲觀預期,他國家疫情控制差且感染相對嚴重者,勢必更加悲觀,在生產、所得與消費全面受創下,惡性循環的結果全球經濟大衰退恐難避免,只能寄望政府能劍及履及拿出魄力拯救經濟。

如美國聯準會近期已經兩次無預警分別調降利率兩碼和四碼,使聯邦基準利率已來到零利率的下限,企圖注入市場更多流動性。

川普政府更宣布推出規模超過一兆元的大型經濟振興方案紓困,包括可延緩繳稅和給予企業貸款擔保及發放每人1000美元的支票,期盼在組合擴張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搶救經濟。

過去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下,貨幣政策尚有空間調降利率,相對以往目前貨幣政策較受限,即使採非傳統的量化寬鬆政策效果恐怕亦屬有限,且有資產泡沫化後遺症。

▲學者預估,全球經濟大衰退恐難避免。(圖/路透社)

經濟政策建議:短期直接刺激消費 中長期擴大基礎建設

財政政策對刺激經濟較為直接有效,尤其是提振消費者的信心和消費意願,如減稅和發行消費券最為直接,中長期則為擴大基礎建設,誘發民間投資。

台灣的現況稅率相較他國偏低,而減稅在缺乏消費和投資意願下,效果誘因有限。短期以直接刺激消費,最易恢復消費者信心、帶來買氣。

做法上,則消費券優於抵用券。前者等同現金,且人人公平受惠;而後者需先有消費才能抵減,若無消費意願,等於沒用,因只優惠會消費的特定族群,也不符公平原則。

擴大基礎建設,則以發展數位經濟的數位基建,應列為優先考量。這次疫情的擴大,更凸顯數位科技應用的新商業模式的重要,數位應用平台生意興隆可見一斑。

新數位基建,包括:5G、AIot、大數據、雲端、資安、社群網路、平台應用服務等基礎建設。其中尤其是數位人才的培育、攬才與留才更是關鍵。有好的數位基建,才能吸引和留住好的數位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最大的殺傷力,不在實體資本,而是在人力資本,一旦高階人才因疫情而大量傷亡,則帶給社會與國家的損失將是長遠的。

結語:建立自主供應鏈 強化數位基礎建設

刺激經濟政策,往往只考慮短期的景氣循環,而忽略了長期的結構調整與轉變。

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影響有兩大重要啟示:

ㄧ、加速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建立自主供應鏈,或為避免斷鏈,從長鏈改為短鏈等做法,做為全球供應鏈成員的台灣,必須思考儘早佈局因應。

二、儘早為進入數位經濟時代做好準備,台灣數位企業的比例還不及30%,距離數位經濟還有相當的差距,政府應該全面投入數位基礎建設與人才培育,強化國家長期的競爭力。

 

熱門點閱》

► 單厚之/防疫預算高達600億!立委提案凍結的真相

► 2020股災》單驥/股市、油市、疫情與貿易戰下的風暴

► 林忠正/新冠肺炎會重創美國及台灣經濟嗎?

► 民調分析》劉大年/防疫拼經濟 振興券如何發揮效用?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