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北京「惠台55條」措施 評論員:每條都給台企最大利好

▲▼台灣時事評論員張彬解析北京55條惠台措施。(圖/翻攝自微信/京彩台灣)

▲台灣時事評論員張彬。(圖/翻攝自微信/京彩台灣)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北京市政府23日發布「55條惠台措施」,逐步為在京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台灣人提供同等待遇。台灣時事評論員張彬對此分析,每條措施都能提供企業發展所需的經濟成本的降低、前景市場的廣闊的條件,北京不管是從行業還是具體業務範圍上,都給台資企業最大的利好。

「這次北京市場對台資企業開放力度非常大!」張彬認為,北京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2017年生產總值達到2.8兆人民幣,未來的發展前景相當廣闊。他認為,企業發展最需要的不外乎經濟成本降低、前景機遇市場的廣闊,這兩點是北京絕對能提供的,台資企業應該趁勢來北京投資,共享同等待遇。

《關於深化京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的第四條,在京註冊的台資企業,按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被認定為本市高新技術企業的,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如果經審核認定採購大陸設備,享受全額退還增值稅。張彬認為,這個成本降低對於企業的發展一定有重要的作用

張彬還舉例,像是《若干措施》中,第十一條明確規定,鼓勵中關村示範區台資企業以知識產權質押的方式向銀行貸款,「資金有了、補貼有了,相應的優惠政策有了,台資企業何愁不興旺發達?

《若干措施》中第十三條,支持在京註冊的台灣金融機構、商家與中國銀聯北京分公司及在京註冊的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合作,為台灣同胞提供便捷的小額支付服務。張彬分析,不管是從行業還是具體的業務範圍上,北京都給予台灣企業最大的利好。

除了政府提供的優惠措施,北京原本就有優良的經商環境。張彬提到,北京作為中國首都,更身負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中心等四大核心定位,未來發展前景相當廣闊,只要台資企業能將生態、環保、能源、新技術方面等專長融入到北京,「一定能夠迎來企業發展的明天」。

▲北京街景。(圖/路透)

▲張彬認為,北京2017年生產總值達到2.8兆人民幣,未來的發展前景相當廣闊。(圖/路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