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嚴打學術不端行為 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大學生,畢業,憂心,新鮮人,憂慮,未來(圖/視覺中國CFP)

▲科研誠信影響到科研創新。(圖/視覺中國,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接連曝光的科研不端行為,尤其是四大國際出版集團撤稿中國大陸作者上百篇論文的事件,給大陸國際學術聲譽帶來不良影響。調查顯示,學術不端行為背後,充斥著一條隱秘的論文交易「產業鏈」。一些協力廠商機構打著「潤色論文」的幌子,買賣論文、抄襲剽竊、弄虛作假,部分學術造假成「窩案」。

在這些論文被撤稿的原因中,許多都提到了「同行評議涉嫌造假」,由此,其背後隱藏著的一條灰色的「產業鏈」——協力廠商仲介機構,浮出水面。這些機構在代人投稿過程中虛構同行評議專家資訊,通過「幽靈」評審向期刊和出版社審稿平臺提供編造的評審意見。

同行評議是學術刊物普遍採取的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專家評價論文品質,提出評審修改意見。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是否刊發。

中國科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雲介紹,「一些協力廠商機構提供虛假的評審專家資訊,比如用自己註冊的郵箱位址冒充專家郵箱,評審時論文實際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裡。投稿人冒充評審人將正面評價發至出版方,從而達到操縱評審的目的。」

在備受關注的《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事件發生後,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門公佈了調查處理結果。為了淨化網路學術風氣,相關部門開展了「清網行動」。據統計,經過清理,互聯網中「論文買賣」等若干組關鍵字的搜索結果資料大幅減少,論文買賣網站連結和相關廣告用語明顯減少。

據悉,針對撤稿事件調查中發現的買賣論文、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和虛假同行評議意見等造假行為的協力廠商機構,已將相關線索報告有關主管部門依法查處。任何機構、任何個人打著「科技服務」的幌子、行論文造假之實的,都要嚴肅處理。

「其實每篇論文都有負責與出版社聯絡的通訊作者,如果投稿人自始至終直接與出版方直接打交道,就沒有協力廠商代寫代投的牟利空間,這條灰色產業鏈也就不復存在了。」黃伯雲說。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對進一步推進科研誠信制度化建設等方面做出部署。意見指出,對從事學術論文買賣、代寫代投以及偽造、虛構、篡改研究資料等違法違規活動的仲介服務機構,市場監督管理、公安等部門應主動開展調查,嚴肅懲處。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表示,下一步,科技部還將建立科研誠信建設情況的督查和通報制度,加大督查力度,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新聞來源:新華社)

哈佛大學,美國,哈佛廣場(圖/視覺中國CFP)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