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屏/大馬華人愛來台發展?被「合法歧視」所致  

▲▼馬來西亞,華人,唐人街。(圖/視覺中國CFP)

▲大馬華人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25.3%,且擁有經濟實力,但地位卻不高,常被稱為政治上的二等公民。(圖/視覺中國CFP)

東南亞10國都有華人,差別只是數量而已。但若要說與台灣的關係,無疑地,馬來西亞華人來台灣的特別多,而且有許多更是到台灣唸書後就留下來發展,頗有所成的也不在少數。譬如知名電影導演蔡明亮、武俠小說作家溫瑞安、文學小說家李永平、歌手光良等都是。

為何馬來西亞華人對台灣情有獨鍾?這就要從幾個面向說起。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約占當地人口的66%,華人占25.3%,印度人則占7.4%。若從人口占比排名來看,華人位居第二,然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卻與此排名相背。這是因為馬來西亞在獨立初期,為了獲得真正的「公民」身分,華人、印度人與馬來人達成所謂的「社會契約」,亦即「馬來西亞聯邦憲法」第153條。根據這項條款規定,馬國元首有保護馬來人與其他土著合法地位、享有特權的責任,同時規定在公務員任聘、教育機會、商業執照等方面,馬來人也享有優惠待遇。

尤其1969年發生「五一三種族暴動」,更進一步壓縮了華人的權利。馬國當局在暴動之後順勢推行「新經濟政策」,對馬來人的保護推到極致。「新經濟政策」規定,馬國政府規定銀行必須優先向馬來人提供低息貸款,且每年的信貸至少要拿出20%給予馬來私人企業和國營企業。另一方面,此政策更規定企業必須按照族群人口比例雇用員工,且必須聘用50%的馬來人做為雇員。

尤有甚者,在教育方面除了全國奉行「馬來文化」,亦規定中小學均採用馬來文授課、考試;高校則為馬來族的學生提供更多入校名額,馬來族學生更享有各項補助,如獎學金、助學金等。此外,對中文教育的打壓則變本加厲,影響最大的就是「改制事件」:即不以馬來語為主要教學媒介的中學,都領不到政府的津貼。

換句話說,這種對馬來人的特殊待遇,相對就會變成對非馬來人的歧視。以當年的情況來看,如果馬來西亞華人想獲得相對的特權,就必須與馬來族或馬來西亞原住民通婚,改變宗教信奉伊斯蘭教,如此同化後的子孫才能擁有馬來西亞的特權。

正因這種情形,使得許多馬來西亞華人不願意在本國當「二等公民」,寧願遠赴他鄉打拚。

▲▼馬來西亞,農曆九月初一至九月初九是九皇爺聖誕的日子,所有大馬華人都會慶祝九皇齋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各國裡中華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國家。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但是,能到哪兒去呢?

事實上馬來西亞仍是東南亞各國中,中華文化保存相對良好的地方。雖然遭到前述打壓,但馬國華人依然自辦獨立華人學校,傳承中華文化。雖然泰國、印尼的華人也不在少數,但都已經被迫同化,使用泰國或印尼名字,也因此很多人早就不會說中文,更遑論閱讀、書寫。即使鄰近馬國的新加坡,當時的總理李光耀基於現實考慮,也關閉了新加坡唯一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南洋大學,強制全體人民學習英文。

但馬來西亞華人卻很不一樣,他們不但能說華語,也都有中文名字。然而,當年中國大陸的局勢並不穩定,許多海外華人對共產主義都有一定的忌憚,於是目光便很自然的投向同文同種,被視為反共堡壘的台灣。另一方面,台灣也有一套相當完整的吸收僑生政策,這也使得馬來西亞華人非常願意前來台灣讀書、發展。

雖然,讓華人地位大受約制的「新經濟政策」已在1990年屆滿,當時的馬國總理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也宣稱要「努力營造一個讓所有公民均能享受豐富物質與精神財富的進步社會」,並告誡馬來人「如果經常依賴特權下的津貼,馬來族只會變得很弱」;而現任的總理納吉(Najib Razak)更直接提出「一個馬來西亞」的理念,強調各民族應互相尊重與信任。

只不過,在現實操作上,馬來人長久以來已經習於享受優惠、習於懶散,心態上也早已根深蒂固的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因此馬國的種族不平等現象依然深植。舉例來說,華人確實在經濟上取得可觀的成就,但至今為止,在政治地位上可說是空白一片。

現在的馬國執政者,觀念確實已隨時日有所改變,許多關於非馬來人的歧視政策也逐漸取消,或許有朝一日,馬來西亞的華人也會樂於留在馬國。

好文推薦

梁東屏/說好的大選一直延 泰國到底在怕啥? 

梁東屏/泰國一大選一政變 還有學校教你攻略 

梁東屏/不景氣與我何干!泰國變性產業制霸全球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雲論作者梁東屏●梁東屏,前中國時報東南亞特派員。《亞洲週刊》、《人間福報》、《新明日報》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