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真實的「冰山對話」讓網友秒懂「如何吵架對方會更愛你」

▲李崇建《薩提爾的對話練習》理解內在冰山,開啟自己與他人深刻對話。(影片/翻攝自Youtube,若遭刪除請見諒)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當我們與自己親愛的人對話卡住了,該怎麼辦?婚姻關係中,少有不起爭執的夫妻,但該如何透過同理、相互探索,把這一次的爭執轉化成更加理解彼此的契機?

★真實案例,擷取自李崇建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一書

夫妻是最親密的夥伴,兩個人的冰山如何互動?更是不容易的課題。
我在講座談表達感受,詢問在場的夥伴,如何應對、表達自己情緒?生氣的時候,會不會告訴對方?會為自己的生氣負責嗎?還是以受害者的角色,責怪對方造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沉默的殺傷力

一位女士表示,當自己生氣的時候,會沉默不與先生說話。
我問女士:「選擇沉默不說話,妳的想法是什麼呢?」(觀點)
女士說:「如果繼續說話,兩個人可能會吵架,我讓自己冷靜十分鐘,情緒走過去就好了。」
我:「妳有將這樣的訊息,告訴妳先生嗎?」(應對)
女士:「沒有。」

上述的簡單對話,可以看見女士的應對姿態,不說話的姿態是打岔。
生氣是她的感受。
若是繼續說話,吵架的場面就會出現,這是她的觀點。
她的期待是冷靜十分鐘,情緒就能走過去,兩人就可以和諧對話。
據我的判斷,她應是想和先生和諧,因為自己很愛先生,這是未表達的渴望層次。

若是能讓先生知道,自己的幾個冰山層次,那就是直接的表達,也屬於一致性應對。但是女士並未告訴先生,先生也無由知道她的內在,那麼先生會怎麼反應呢?

我繼續問下去:「先生不知道妳的想法,他有什麼反應呢?」(應對)
女士:「他會在我身邊,不停的問:『妳怎麼了?妳怎麼不說話?妳為什
麼又不講話了?』」
我:「妳喜歡他這樣做嗎?當妳不說話的時候,先生一直問妳:『怎麼
了?妳怎麼不說話?妳為什麼又不講話了?』」(期待)
女士:「我不太喜歡。」
太太的表述到這兒。
我轉頭過問先生:「關於你的部分,是太太說的這樣嗎?」(核對)

先生:「嗯……」
我:「你一直問『她怎麼了?』,你內在狀態是什麼呢?」(感受)
先生:「太太突然不說話的時候,我感到很焦慮。」
我:「能說說你的焦慮嗎?」(感受)
先生:「我不知道她怎麼了?怎麼就突然不說話了?」
我:「你成長過程中,看過爸媽吵架嗎?」(回溯父母應對)
先生點點頭說:「看過。」
我:「爸媽吵架時,會有一方不說話嗎?」(核對父母應對)
先生:「有,媽媽會沉默不說話。」
我:「當時你站在哪裡呢?」(應對、渴望)
先生:「靠近媽媽多一些。」
我:「那時候你幾歲呢?」(具體事件)
先生:「我大概上國小。」
我:「當時你心裡什麼感覺?」(感受)
先生的臉色此處變了,有些情緒在臉上湧動。
先生:「當時心裡應該感到焦慮、害怕。」
我:「你害怕什麼呢?」(感受)
先生:「我害怕媽媽會離開家。」
我:「她有離開過嗎?」(回溯)
先生:「她雖然沒有離家出走,但是說過好幾次,她要離家出走。」
我:「所以你害怕媽媽不說話時,會離你們而去?」(感受、觀點)
先生:「嗯!」
我:「當你看見太太不說話了,你的焦慮與過去有關嗎?」(感受與過去核對)
先生點點頭:「我以前沒有想過。」
先生的情緒再次湧上來。
我轉頭問太太:「妳知道先生的狀況嗎?他剛剛分享的那些過去?」(核對)
太太轉過頭,疼惜的看著先生:「我不知道……」
我:「妳聽先生說了他的情況,對妳有衝擊嗎?」(感受)

太太點點頭:「我會比較理解他。」

回溯內在的焦慮

我與先生簡單的對話,得知他的內在感受是焦慮,回溯焦慮的成因,看見他童年的一個圖像。
他說了當年的畫面,具體陳述了事件的場景,覺察過去的場景仍在體內影響他,遇見爭執而不說話的妻子,會挑起當年對母親的擔憂:他害怕母親離家。他的觀點隱隱然將「不說話」?「離開」「焦慮害怕」連在一起了,那是他埋藏在體內,未曾覺知意識的身體與情緒反應。

世上很少有不爭執的夫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期待與觀點,雙方如果有更完整的表達,就會擁有更好的溝通,以冰山探索雙方,就能讓彼此更多理解與貼近。

我完成此篇對話,將對話寄給先生看,蒙兩夫妻願意,讓我記錄之後發表,我邀請先生寫一短短回饋,針對講座上對話的想法,我列於下方:

講座結束後,我們夫妻倆仍持續討論著,並對於這次的對話,甚感驚訝與佩服。若非崇建老師現場來回的穿梭提問,我們從未覺察彼此對於生氣的感受與處理,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小時候的我,曾經目睹爸媽吵架,當時見聞的衝突語氣和冷戰靜默,在那幼小無力的年紀,及渴望﹁媽媽的愛﹂,內心中產生極大的不安與恐懼,像一塊燒紅的印記,深深地烙在我的記憶深處。我長大成人以後,面對太太在生氣中的﹁不講話﹂,卻無意間與孩提時的遺棄感產生連結,也將當時的焦慮感,帶進到現在的夫妻關係中。

經過此次的講座,後來又再一次的意見相左時,我立刻覺察到各自的感受與需求。我明白太太在情緒處理上是需要等待的,彼此都需要一些時間先平靜下來,並安頓好自己的內在。除了情緒感受的覺察,我同時也探索了自己的冰山,有脈絡層次地走過一回,原先的緊張感自然獲得消退。待雙方情緒皆穩定下來後,才開始進行意見的交換討論,最終獲得正向而有意義的結果。

夫妻,男女朋友(圖/Librestock)

▲夫妻是最親密的夥伴,兩個人的冰山如何互動?更是不容易的課題。(圖/Librestock)

------------------------------------------------------------------------------------------------------

問今天學校怎麼樣,孩子總是省話一哥;夫妻吵架,老公講不贏你乾脆低頭滑手機,假裝沒聽到;朋友找你訴苦,你理性分析,只換來朋友一句「唉呀你不懂啦!」;於是,對話就結束了。

當與孩子、伴侶、家人、朋友相處時,對話卡住了,該怎麼辦?我們都希望能理解自己親愛的人,但是,我們可曾想過――我了解自己嗎?我看得到我內在的冰山嗎?

薩提爾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師之一,也是家族治療的先軀。她於一九七二年提出「冰山」一詞,冰山是一個隱喻,每個人都是一座冰山,能被人看見的,只是冰山一角,也就是水平面以上的部分,而更大一部分,則藏在冰山的深層,那是人的內在,包括感受、期待、渴望與自我。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0522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gUPQSsD8JU&t=26s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圖/親子天下提供)

★本文由親子天下《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