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齊/若「前瞻」不叫前瞻,是否就能有便捷的日常?

2017年06月29日 08:30

蔡英文總統出席「前瞻建設 風光大縣 彰化縣綠能發展暨建設計畫」活動(Photo by 總統府/Flickr)https://flic.kr/p/TfWfBq

▲「前瞻建設」除了軌道建設外,還包括:水環境建設、綠能建設、數位建設與城鄉建設。(Photo by 總統府/Flickr)

蔡英文政府今年度端出的政策大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沒想到一推出後命運多舛。

最近立法院為了通過這項條例加開臨時會,民進黨要拚過關,但國民黨看起來不惜採取流血抗爭也要擋到底。很奇怪,朱立倫搶著要,但國民黨立委卻不要,然後朱立倫要找國民黨立委吃飯談「前瞻」,而且,不打算找吳敦義。

那國民黨到底是要還是不要?

先別管朱立倫有什麼政治盤算。「前瞻基礎建設」到底是什麼內涵?為什麼8年8千8百億的大計畫,在民調上始終呈現不高的支持度?為什麼很多人批評,可是執政黨卻很堅持?

尤其當中最多爭論的,就是軌道建設。有人說,現在的台灣需要的是軟體,不是硬體;是高端的技術,不是土建工程;軌道建設要花那麼多錢,搞的到處大興土木,一點也不前瞻。

有份針對「前瞻基礎建設」所做的民調亦顯示,支持軌道建設的比例有5成多,但在台北、新北卻只有4成的人支持。也就是說,有些人的想法是雙北有捷運就好,其他縣市就不必了,就算蓋了捷運,縣市政府你養得起嗎?這心態充滿階級歧視,唯雙北獨尊。甚至國民黨立委羅明才口出狂言:南部蓋捷運是要拿鋤頭坐捷運去種田嗎?

同樣納稅、同樣生活在台灣,南北居民卻是兩種不同的風景和待遇。

我出生在台中,在高雄長大、在台北工作,我享受台北捷運的便利舒適,但我也掛心在高雄的年邁母親,騎著小摩托車頂著烈日奔波家裡和醫院之間。我心疼她的辛苦,也憤怒高雄居民受到的歧視。

另一份民調則顯示,如果你把「前瞻計畫」拆開來問,綠能、數位、水環境、軌道、城鄉這些你支不支持?除了軌道的支持比例較低之外,其他幾項都有6、7成的支持度。可如果合在一起叫做「前瞻」,整體支持度就又掉下來了。這又是什麼意思?莫非是「前瞻」這名字取得不好?

有些學者、進步社團跟知識精英批評、嫌棄「前瞻計畫」不夠前瞻:軌道不夠前瞻,無人車比較前瞻;硬體不夠前瞻,軟體才叫前瞻;這個不夠前瞻,那個才叫前瞻。仿佛世界只能依他們的意見運轉,否則就不夠前瞻。但這個世界總會有相對更前瞻的東西啊!那是不是什麼都不需要做了?

見諸報端出眾多評論,尤其對中南部的軌道建設百般嫌棄。但他們不願理解,台北市的捷運早已是「路網」,新北也準備「三環三線」了,可高雄市只有兩條捷運、桃園也只有一條機場捷運,而新竹、基隆跟台南市民,還在癡等第一條軌道來解決每天的塞車跟通勤需要。南部人也很難理解,怎麼台北人用軌道就沒問題,離開首都就都成了浪費?

高雄,85大樓,高雄街景(Photo by Yi-Liang Lai/Flickr)https://flic.kr/p/BWa43V

▲如果沒有方便的大眾交通系統,又怎能改變中南部民眾依賴機車、汽車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與交通安全問題。(Photo by Yi-Liang Lai/Flickr)

有些人說,南部人騎機車既方便又習慣,才不會坐捷運。但做為一個政府,當然有責任提供完善便捷的公共運輸,將人流引導到此,而不是無限制的放任私家機車、轎車上路。

軌道建設有逐步改變交通習慣的效果。台北人可以問問自己:烈日當頭或傾盆大雨時,你搭著捷運上班,還會懷念20年前騎車上班的光景嗎?如果機車很普遍的地方就不必蓋捷運,那捷運有必要延伸到新北嗎?交通習慣要一步一步改變,如果沒有跨出第一步,改變永遠不會發生。

妙的是,這些北部知識菁英們在開記者會罵完「前瞻建設」之後,也就搭著捷運、吹著冷氣回家了。他們完全體會不到,活在台灣其他地方的人,只能謙卑的等待,等到有一天,北部的菁英們願意理解,這些台北覺得不夠「前瞻」的東西放在其他地方卻是先進且稀有。

捷運是台北人習慣的日常,卻是其他縣市居民遙遠的夢想。我是台北人,也是高雄人,我期待我故鄉的母親也能像我一樣,有著舒適便捷安全的日常。

「前瞻」或許不是一個貼切的名字。如果「前瞻」不叫「前瞻」,直接叫做基礎建設,會不會那些優越感十足的北部知識菁英們反對的聲浪就會少一點?會不會國民黨立委能更理性看待地方建設一點?會不會支持新北軌道建設的朱立倫,能更有說服黨籍立委的力道一點?

希望如此,我期待著。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王時齊,資深媒體人、政治評論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